摘要:在2025年的互联网语境中,“吴京”二字已不再单纯指向那位以硬汉形象著称的动作明星,而演变为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抽象符号”。从“坦克没有后视镜”到“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他的采访片段被网友拆解、重组,衍生出无数二创视频和表情包。这场看似无厘头的解构狂欢,实则是互
在2025年的互联网语境中,“吴京”二字已不再单纯指向那位以硬汉形象著称的动作明星,而演变为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抽象符号”。从“坦克没有后视镜”到“我跳过楼你跳过吗”,他的采访片段被网友拆解、重组,衍生出无数二创视频和表情包。这场看似无厘头的解构狂欢,实则是互联网时代造神与祛魅循环的典型样本,折射出时代审美变迁、话语权争夺与文化心理的深层嬗变。
一、符号化:从“战狼”到“抽象载体”的必然性
吴京的抽象化始于其被过度符号化的过程。2017年《战狼2》以56.8亿票房登顶中国影史,他塑造的冷锋形象成为“爱国硬汉”的代名词。这种符号化在初期带来巨大红利:官方媒体赞誉其为“中国英雄”,观众将其视为民族自豪感的载体。然而,当符号被简化为单一维度时,其内在复杂性便被剥夺。
互联网时代的造神机制具有双重性:既能在短时间内将个体推上神坛,也能以更快的速度将其拉下。2025年,吴京早年采访中“我让坦克压过你压过吗”“我跳过楼你跳过吗”等片段被重新挖掘,这些充满战场实用主义的表述,因夸张的神态和肢体语言成为玩梗素材。网友将其与“社畜日常”“线下追星”等场景结合,创造出“坦克主理人”“硬核打工人”等反差角色,完成对“战狼”符号的解构。
这种解构并非针对吴京个人,而是对其代表的传统硬汉形象的祛魅。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兴起和审美多元化,绝对阳刚、支配性强的传统男性气质逐渐失去市场。网友将吴京与皮肤白皙、妆容精致的男星照片并列,标题“猜猜谁当过兵”的调侃,本质是对单一审美标准的反抗。
二、话语权争夺:玩梗背后的文化民主化
抽象文化的盛行,是互联网时代话语权下放的直接体现。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形象由专业团队塑造,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而社交媒体时代,人人皆可成为内容生产者,网友通过二创视频、表情包参与对吴京形象的再塑造,实质是对话语权的争夺。
以“坦克没有后视镜”为例,原采访中吴京试图强调军事题材的真实性,但网友将其解读为“硬核直男的迷惑发言”,并衍生出“我让Frank打我”“线下追星版战狼”等版本。这种解构不仅是对原话语的戏仿,更是通过幽默方式表达对权威叙事的质疑。当周迅在活动现场维护单依纯时,评论区出现“行,如懿传是我演的”的调侃,同样体现观众对明星人设的反叛。
此外,抽象文化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功能。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网友通过戏谑方式释放焦虑。吴京的“翻车”日常——从片场骑儿童自行车到社交平台发布“小断头”动态,因其反差萌成为拉近与观众距离的素材。这种“自黑式”互动,实质是明星与公众建立平等对话的尝试。
三、时代审美变迁:硬汉形象的式微与重构
硬核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号召力衰退,是吴京抽象化的重要背景。2025年初《蛟龙行动》仅收3.93亿票房,与《战狼2》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支持者认为该片打破宫斗剧套路,颠覆成王败寇逻辑,但市场反应表明,观众对单一叙事模式的审美疲劳已达临界点。
这种变迁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Z世代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更倾向于多元、包容的价值观。他们不再满足于“非黑即白”的英雄叙事,而是追求具有人性复杂度的角色。吴京在《长津湖》中饰演的伍千里,既有战场上的英勇,也有对弟弟的温情,这种多面性使其形象更具现代感。然而,当其被简化为“战狼”符号时,便难以适应审美变迁的需求。
与此同时,男性气质的重构正在发生。传统硬汉形象强调力量与支配性,而当代观众更欣赏具有脆弱性、幽默感的男性形象。吴京的“翻车哲学”——通过自嘲化解尴尬、将失败常态化——恰好契合这种趋势。他在社交平台分享“小断头”事件,以幽默方式接受调侃,这种“不完美英雄”的形象,反而赢得更多好感。
四、解构与重建:演员立命之本的价值回归
尽管吴京成为抽象素材,但其作品与演技始终是立命之本。2025年《镖人》的成功,使评论区出现“就当那些采访是我说的”的调侃,这背后是观众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从《杀破狼》中与甄子丹的巷战,到《流浪地球》系列对科幻动作的开拓,吴京用作品证明:演员的核心价值在于角色塑造能力。
这种价值回归,在互联网时代具有特殊意义。当抽象文化消解明星光环时,唯有作品能穿越周期。周迅在《风声》《李米的猜想》中的表演片段被反复传播,正是因其演技的不可替代性。吴京若想突破抽象化困境,需在角色选择上更加多元,避免被“战狼”标签禁锢。
结语:在解构中寻找新生
吴京的抽象化,是互联网时代文化生产的典型案例。它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任何符号都可能被解构,但真正的艺术价值终将沉淀。对于吴京而言,这场狂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打破“战狼”人设,以更真实、多元的形象回归,或许能开启事业的新篇章。
正如他在《开讲啦》中所言:“每一次摔倒,身体都会记住那个姿势,下次就知道怎么调整重心。”在解构与重建的循环中,唯有保持对表演的敬畏与对时代的敏感,方能在抽象浪潮中坚守艺术的本质。#吴京##如何评价吴京#
来源:金得娱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