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车、机器人到MR/AI眼镜,手机厂商的跨界混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09:51 1

摘要: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五年在12亿部左右徘徊不前,而中国市场的换机周期更是延长至33个月以上。当硬件创新进入瓶颈期,系统体验趋于同质化,手机厂商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主营业务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

飞象原创(高靖宇/文)智能手机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远去。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五年在12亿部左右徘徊不前,而中国市场的换机周期更是延长至33个月以上。当硬件创新进入瓶颈期,系统体验趋于同质化,手机厂商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主营业务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

在这场行业集体焦虑中,一场规模空前的跨界突围正在上演。

继苹果2024年推出Vision Pro MR头显后,vivo近日宣布推出旗下首款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小米则推出首款AI眼镜,华为、OPPO也已涉足AR、AI眼镜。不只是这些“上头”设备,华为、小米投入造车浪潮,荣耀转身进军机器人领域。

这些看似分散的赛道尝试,实则指向同一个战略目标——寻找手机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这场跨界战争的胜负,很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科技行业的格局重塑。

手机厂商集体“上头”

行业普遍认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主流计算平台将是AR/VR/MR设备,包括苹果、华为、OPPO、小米等头部厂商均已入场。8月21日,vivo发布首款面向混合现实(MR)领域的头显设备vivo Vision,标志着其从智能手机生态向MR领域的战略延伸。

在vivo看来,MR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它将重新定义人的感知和连接,成为体验世界的新形态计算平台。从长远看,可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攻克家庭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

如果只是“追逐风口的尝试”,亦或“紧跟苹果”,MR也许不是最佳选择,苹果Vision Pro就是前车之鉴,苹果Vision Pro一度引发抢购热潮,但因售价高、生态匮乏,销量遇冷,这款头显在美国的出货量远不足100万台。

针对MR现状,vivo的打法更为务实,一方面,vivo Vision在减轻负重感、做好穿戴体验;另一方面,构建丰富应用场景,有足够强的生态支撑硬件体验。

“vivo要在两到三年之内提供给用户达到黄金标准的头显产品。”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表示,有了好的硬件基础,整个生态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内容生态也会好起来,又吸引更多用户购买硬件,整个产业就起来了。

与MR重投入相比,轻量化的AI眼镜或AR眼镜,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更容易入手。此类产品与手机的协同性更强,可以作为手机显示和交互的延伸。

6月26日,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小米首款AI眼镜,起售价1999元。雷军表示,小米AI眼镜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款机身40克的AI眼镜除了支持拍摄、视频通话、直播、耳机、语音问答导航外,也具备扫码支付等功能。

智能眼镜高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吸引了手机厂商争相布局,目前已有华为、小米、OPPO相继推出了智能眼镜产品。不过,智能眼镜普及之路并非坦途,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智能眼镜交互功能与手机差距明显,成为主流入口至少还需要5到10年发展与积淀。

来源:飞象网CCTIM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