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至29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点活动之一,由中国作协、吉林省委宣传部指导,吉林省作协主办,辽宁省作协、黑龙江省作协、内蒙古作协协办的“中国文学新力量·东北网络文学周”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路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
8月28日至29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重点活动之一,由中国作协、吉林省委宣传部指导,吉林省作协主办,辽宁省作协、黑龙江省作协、内蒙古作协协办的“中国文学新力量·东北网络文学周”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路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包宏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月冬,吉林省作协主席金仁顺,吉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景凤鸣,黑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儒军,辽宁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恒军,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吉视传媒总经理由志强,长影集团副总经理刘威,长春市文广旅局局长张辉勇,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校长郑立国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吉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亮主持。
曹路宝致辞
曹路宝表示,网络作家是中国文学新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90后”“00后”网络作家不断涌现,他们的作品贴近当下青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成为记录时代脉搏的重要文本,其崭新的视角和语言风格也为文学注入了年轻活力。聚焦文学新力量特别是东北网络文学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构建文化产业新生态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文学新生力量、壮大文学创作队伍的战略选择。希望作家们深耕生活沃土,将目光投向东北大地轰轰烈烈的改革发展实践、投向普通劳动者奋斗奋进的火热生活,努力创作出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展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生动图景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希望各方力量携手并进,共同营造有利于文学新力量茁壮成长的优良生态。
胡邦胜致辞
胡邦胜表示,文学与影视同气连枝、相辅相成。影视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优质的文学内容加持;文学的破圈发展,迫切需要影视的多形态转化。中国文学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更新文学观念,构建“大文学观”。要推动不同文学形态的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要推动文学从文本形态向跨媒介形态转化;要汇聚专业化创作与大众化创作的合力;要突破“圈层化”藩篱,营造年轻作家脱颖而出的文学生态。他表示,网络作家是中国文学新力量的生力军,要走出书斋、深入生活,站在文化强国的新起点上积极呼应时代变化,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心灵史。东北是中国文学和影视的重镇,文学与影视要积极作为,为东北振兴作出新贡献。
包宏烈、景凤鸣、金仁顺先后发布第二批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新锐作家库及价值优选库、《东北地区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吉林作家作品推荐榜。《作家》主编宗仁发发布“新力量再出发”文学新秀培养计划,并与郑立国、时代文艺出版社社长吴刚一起,与新锐作家史玥琦、张君怡、周燊、张林签约。活动现场举行了吉林省短剧创作生产联盟暨长影短剧中心成立仪式,吴月冬、金仁顺、由志强、刘威、郑立国共同上台揭幕。
主旨演讲环节,编剧王兴东、余飞及作家葛水平、石一枫围绕“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相融共生”进行演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网络作家沐清雨围绕“新大众文艺与网络文学新力量”进行演讲。
王兴东演讲
“为什么要向文学要力量?因为文学创造的人物源于生活,源于作者的独立思考。全世界电影所面临的危机都是一样的,就是缺少好剧本,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在生活中发现新故事、新人物,这是最重要的。”王兴东表示,电影作品首先需要文学作品作为基础,有好的文学创作,才能有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是“授权”和“被授权”、“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影视需要对文学、对原创剧本负责,不能随意改编。他谈到,人工智能在今天表现出巨大的爆发力,其在影视行业中的深度应用,将有助于增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成为推动建成电影强国的重要软实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学的原创力。
余飞演讲
余飞认为,对资本、数据和流量的盲目追求,让影视行业遭受了严重危机,内容的“空心化”让作品失去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对人性的复杂探讨和对语言的敬畏与创新,最终失去观众的尊重与信任。而破解危机的根本办法,就是“回归本源,重拾文学性这把金钥匙”,通过文学性去对抗审美疲劳、提升艺术品格、拓展内容边界,与观众建立牢固的共情纽带,延长作品的艺术生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创作出不仅能填充时间、更能占据心灵,不仅能博人一笑、更能引人深思,不仅是一时的话题、更是时代印记的作品,唯有如此,中国影视才能以其不可替代的深度、温度和厚度,重新赢得观众的衷心热爱与尊重。”
葛水平演讲
葛水平谈到,文学经典是历经时间沉淀的文学瑰宝,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核,影视化则为其插上了传播的翅膀。要做好文学经典的影视化改编,就需要坚守原著的精神内核,忠实于原著的主题、人物与艺术主旨,留住那些能引发心灵共鸣、启迪思想的精华;在尊重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深入研究史实史料,结合时代特色进行艺术化创新;摆正创作心态、厚植匠人精神,沉下心来推敲原著的创作意图,把握其价值精髓。“改编应该是给经典添彩,而不是拆台,要让影视作品成为原著的‘扩音器’,而不是‘变形镜’。”
石一枫演讲
“作为‘讲故事的人’,我们要如何讲出新的故事?”在石一枫看来,故事的来处就是生活,“善于讲故事的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验,就是在凭空编织故事时,无论怎么费心思、开脑洞、反复推演、精密计算,都不如从生活里得到的一个小小感触来得巧妙而贴切”。关注现实是中国文学和电影的伟大传统,最优秀的文学和电影,都能够给我们提供一双新的看待生活的眼睛,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研究艺术,归根结底还是在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李玮演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我们从数字化时代迈向数智化时代,网络文学及其相关产业率先受到数智化技术影响,出现新的发展样态和趋势。”李玮谈到,人工智能与网络文学的融合已不可逆转,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在重塑网络文学的创作生态、内容生产模式乃至行业发展方向。网络文学正以积极姿态迎接数智化时代的产业革命,这种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变革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网络文学能够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提供“中国经验”的奥秘所在。
沐清雨演讲
沐清雨从“行业文的成长之路”切入谈到,今天的网络文学正在经历从“流量追逐”到“价值深耕”、从“个人表达”到“时代对话”的深刻蜕变,行业文便是这场蜕变的一个切面。曾经的行业文或许更侧重于职业光环的塑造,但在新大众文艺语境下,读者开始较真作品的细节真实和专业知识,其背后是大众对真实性与情感共鸣的迫切需求,他们渴望在文字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这正是网络文学新力量需要在创作中回应的核心诉求。今天的行业文不仅要写大众想看的,更要写大众需要被看见的,“让大众在故事里看见自己、理解他人、相信未来,是行业文在新大众文艺浪潮中的重要使命”。
上半场论坛
开幕式后举行了圆桌论坛对话活动,金仁顺主持论坛。上半场论坛以“新时代文学的多元力量与无限可能”为主题,鲁引弓、意千重、袁子弹、葛竞围绕主题展开对谈。大家谈到,文学创作的可能性建立在深入生活、深入史料的基础上,只有下大力气去了解书写对象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将作品写得真实动人。面对短剧的冲击,今天的影视行业创作者应当坚守自身的特色与审美,儿童题材作品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想象力和创造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下半场论坛
下半场论坛以“精品化创作与东北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徐公子胜治、徐二家的猫、月影风声、郑薇、王妍就这一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大家谈到,要推动东北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写作者深扎东北的广阔地域,充分打开情感维度,融入工业文明、本土风貌等特色元素,也可借鉴《漫长的季节》等优秀影视IP的创作经验。无论创作何种题材,创作者都应当坚守初心,确保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价值引领,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选择,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网络作家书写新时代吉林座谈会,与会作家围绕自身创作历程及未来创作计划展开交流分享,表示将用心用情写好吉林故事、东北故事、中国故事。胡邦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此外还举行了“网络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网络作家意千重、沐清雨、八匹、羽轩W、银月光华、千羽之城及学者吴金梅、李克等走进吉林动画学院电影学院,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中国作家公开课”邀请葛水平、石一枫走进书店为读者授课,旨在推动优质文学资源直达基层;“新意、新质如何诞生——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同期举行,史玥琦、张君怡、周燊、张林等青年作家齐聚一堂,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与会嘉宾还参观走访了中国一汽NBD总部、长影旧址博物馆、春京西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等地,感受吉林在时代变迁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开幕式现场
来源:文艺报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