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山青黛,晨光熹微。8月25日清早不到6点,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崇福公园的大石阶旁,已是人影绰绰。陈宏群的身影又是最先出现,她手中拿着《学庸论语》,温柔地招呼着来参加暑期公益晨读活动的孩子。6点整,扩音器开启,陈宏群清晰而平和的声音响起:“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远山青黛,晨光熹微。8月25日清早不到6点,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崇福公园的大石阶旁,已是人影绰绰。陈宏群的身影又是最先出现,她手中拿着《学庸论语》,温柔地招呼着来参加暑期公益晨读活动的孩子。6点整,扩音器开启,陈宏群清晰而平和的声音响起:“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朝阳伴着晨风,耳畔满是孩子们的读书声。今年,已是陈宏群组织这样的暑期公益晨读活动的第八个年头了。
从一个念头到多年坚持
在晨读活动上,孩子们看到陈宏群,都会兴高采烈地喊一句:“陈老师好!”
陈宏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她退休前是商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一名工程师。被问及为何“跨专业”开始推广经典阅读时,她笑答:“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有阅读的习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陈宏群开始每天早起诵读《论语》,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她愈发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的古老智慧悄然浸润着她的生活。
行动,往往始于一个念头。2018年8月,一场线下公益读书讲座让陈宏群深受触动。“有知识、有力量的书籍,应该在孩子吸收力最强的‘拔节育穗期’给予他们。”这个关于阅读的理念,与她诵读经典的亲身体验碰撞出了火花。于是,她很快地作出了一个决定:把自家的一套房子腾出来做阅读空间。没有复杂的装修,没有隆重的仪式,当年9月,一个简易“读书角”布置完成。这便是“经典诵读”公益读书会的原始起点。
同年国庆节期间,她开始尝试组织家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来诵读《论语》。最开始没有人来,她就自己一个人读。后来这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读书境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琅琅书声在小小的居室里回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积累了带读经验后,陈宏群继续广泛阅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哲学典籍等。而对经典诵读价值的认识越深,她越感到要惠及更多的孩童。她深知,全民阅读的“战场”不应只局限于一室之内,它需要更广阔的阵地。
从一隅空地到遍地开花
随后,陈宏群将目光投向了公园、社区。2019年7月,崇福公园晨读点率先建立起来。之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最多的时候鄢岗镇中学2000多名学生一起读,场面壮观。”陈宏群回忆道。
今年7月9日,商城县赤城街道北街社区首届“经典诵读”公益暑托班启动,陈宏群十分感谢社区抛来的橄榄枝,她笑言:“我们的读书活动从民间走进官方了。”8月2日,商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邀请陈宏群带领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对此,她表示:“未来我会继续坚持,运用好新华书店、县图书馆、社区书屋提供的资源。”全民阅读的触角,就这样从一套民房,延伸到了公园的绿荫下、社区的公共空间里、城市的文化地标中。
阵地拓展了,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并坚持下去?陈宏群探索着新的“战术”。单一的诵读略显单调?她就带孩子们到户外游学,并辅以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让经典的内涵可触可感。线下时间、空间有限?她就组建线上读书会,带领家长和孩子共读经典与哲学书籍。手机里七八个微信群的“读书打卡”视频,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分散的坚持。
就这样,文化浸润的力量悄然显现。陈宏群告诉记者,活动至今已带动上万人参与经典诵读,覆盖了全县近20所学校和社区。而孩子们的变化最直观:一些有惰性的孩子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有了上进心;一些原本讷于言的孩子,在诵读中变得口齿清晰、开朗自信。更温暖的变化发生在家庭:陈宏群倡导的“亲子共读经典”成为许多家庭新的纽带,父母带着孩子一起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放下手机,平和心气,自然而然地也就改善了关系,提升了幸福感。
即将小升初的施铸峰已跟随陈宏群晨读5年。“通过多年坚持晨读,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看书也不那么急躁了。”施铸峰说。
从一人力量到多方支持
今年9月以后,在商城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陈宏群计划运用好商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周六或周日开展半天免费诵读活动,内容将以诵读经典为基础,融入吟诵以感其韵,辅以理论讲解以明其理,让参与者真正读懂经典。
“教育的本质是觉醒、是播种。”在采访中,陈宏群多次提到这句话。她坚信阅读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知识的增长,更关乎内在品行的修养、人格的完善。更深层的,她看到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谈及未来的打算,陈宏群简短有力地回答:“凡有井水处,皆闻读书声。”
商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涛对于“经典诵读”公益读书会表示了肯定与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动融入全民阅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着力构建起‘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社会参与、家庭互动’的良好格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有了陈宏群这样的全民阅读推广者,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城市最细微的肌理,才让文明的血脉在全民共读的声浪中有力搏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