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安能物流(9956.HK)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收入、利润、货量均实现增长,延续了“有效规模增长”的战略逻辑。这份答卷不仅击碎了此前市场对快运行业价格战、竞争升级的担忧,更展现出公司在“利润
在快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安能物流(9956.HK)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收入、利润、货量均实现增长,延续了“有效规模增长”的战略逻辑。这份答卷不仅击碎了此前市场对快运行业价格战、竞争升级的担忧,更展现出公司在“利润与品质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长期路径中,已从“做大规模”逐步迈向“做厚价值”。
一、业绩验证:高基数上的“超预期”
若用一个词概括收入端,是“量增质优”。
2025年上半年,安能物流录得营收56.25亿元,同比增长6.4%。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是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显示公司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
具体来看,上半年货运总量6,821千吨,同比增长6.2%,总票数则大幅增长25.2%至90.6百万票,而票均重却从89公斤降至75公斤,直观反映出公司“量增质优”的兑现路径之一是货重结构优化:0-70公斤的迷你小票增长超23%,70-300公斤的小票零担增长14%。这意味着高毛利的小票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收入端质的改善来源。
同时,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碎片化需求不再停留在故事层面,正逐渐转化为真实货量。管理层指出,电商件占比已提升至36%,反映了安能物流在C端需求下沉趋势中的服务能力和网络承载力。
若用一个词概括盈利端,则是“稳且向上”。
盈利能力方面,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达到4.76亿元,同比增长10.7%,经调整净利率提升至8.5%。这也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利润曲线逐步向上。
公司通过精益运营驱动成本端改善。上半年,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1元至295元/吨,受益于新能源/智驾车辆投入、车队利用率优化及油价走低。同时,分拨中心人力再配置,使单位分拨成本环比改善,部分抵消价格下探压力。
另外,公司的现金充沛健康。截至期末,公司持有净现金21.8亿元,资产负债率40%,资本开支主要用于车辆升级、自动化与数字化建设。现金流稳定,足以支撑未来的持续投入。
可以看到,安能物流并未陷入单纯追逐规模的路径依赖,而是在稳健扩张的同时,持续提升利润质量,兑现了“利润与品质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这一战略不仅击碎了市场对行业竞争内卷的担忧,也凸显了安能物流在快运行业中率先走出了一条“规模与价值并举”的差异化成长道路。
二、战略升维:从“做大规模”到“做厚价值”
可以看到,安能物流在过去已通过规模突破和成本控制实现逆势成长,那么在盈利曲线逐步企稳后,市场更加关注的问题是:下一步增长靠什么?
从管理层的表态来看,安能物流的答案聚焦在产品、网络与科技三个核心抓手。
在产品层面,3300产品继续成为安能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3-300KG用安能物流!快!”的品牌主张,持续稳步推进3公斤至300公斤货物免收特殊区域加收费的“3300产品政策”。管理层明确表示,每月保持约1,600万元的补贴力度不变,通过差异化价格和末端服务强化用户心智。这一产品策略在上半年带动了300公斤以下货量同比18.2%的增长,这不仅成为推动票数增长的核心动力,还锁定了长期的客户群体和利润空间。随着补贴持续,公司有望在旺季进一步放大高毛利公斤段的规模效应。
在网络层面,安能物流的优势正在放大。截至6月底,公司合作商与代理商数量已超过38,000家,覆盖全国99.6%县镇,一级加盟网点突破8,100个。网络密度的提升带来了两方面的价值:一是直接带来单点货量与利润水平的同步提升,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末端响应速度和客户体验的改善。数据显示,平均运单时长缩短至64小时以内,时效兑现率提升至76.3%,使得安能物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建立起更高的服务壁垒。
密度红利正在释放。未来公司有望通过继续下沉与加密,进一步摊薄末端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在科技层面,公司进入车队更新周期。上半年公司新增200余台LNG及智驾车辆,并在重点枢纽上线自动化分拨流水线,推动单位运输成本进入下降趋势。同时,数字化赋能网点,提升了经营和财务管理效率。管理层透露,全国网点数字化终端渗透率已超70%,年内有望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降本增效不再只是阶段性红利,而是通过新能源运力、自动化与数字化体系构建出的、长期可持续的结构性改进。
值得关注的是,安能物流也在品牌溢价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8月23-24日在长沙橘子洲举办行业首届“安能ANE物流狂欢节”,全网覆盖人次达4.5亿,旨在塑造公司独有的差异化竞争壁垒,推动品牌出圈与强化客户心智。
此次物流节不仅是行业首个专属狂欢盛会,更是安能将“商流+物流”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活动涵盖美食市集、货车市集、大学生创业市集、咖啡与啤酒节、诗歌节及多元化音乐演出,吸引大量年轻群体参与,营造出“日咖夜酒”的潮流消费场景。同时,安能还借此拓展物流的社会价值:通过“货车市集”与“爱心助农直播”直连产地和消费者,助力农产品增收;联合“宝贝回家”发起公益寻亲计划,把30万辆货车和亿级包裹转化为“团圆线索”;并推出“10亿筑梦基金”,以无息贷款扶持物流创业者。除此之外,安能还打造了沉浸式“超级安能・橘子洲旗舰店”,用AI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展示未来物流图景,让公众直观感受“智慧物流”。可以说,这一盛会不仅彰显了安能在行业中的创新与温度,更通过文化、公益与科技的结合,重塑了物流的公众认知与社会价值。
综合来看,在行业竞争仍激烈的背景下,安能物流通过价格灵活、网络密度和科技降本,守住了利润与份额的平衡。
安能物流2025年中期业绩展现出三个特征:成长量增质优、盈利稳中向上、长期战略升维。
三、估值重估:首次分红打开股东回报元年——“价值陷阱”还是“现金牛”?
2025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安能物流宣布了历史上首次现金分红,派息率达到50%。这不仅是公司财务健康和现金流充沛的直接体现,更在资本市场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安能物流从单一的成长型公司,正在切换至“价值+成长”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首次分红的信号意义尤为重要。董事会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希望分红安排不是一次性的“临时动作”,而是“稳中有升”的长期规划,未来将对标同行并保持领先的股东回报水平。这意味着安能物流已进入一个可持续分红的新周期,既兑现了现金回报,也增强了资本市场对其盈利确定性的信心。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动作将安能物流从一个“只讲规模扩张”的成长故事,转变为“兼顾现金回报”的稳健标的,其估值体系势必迎来重估。
与此同时,行业层面的积极变化也为重估提供了强劲支撑。安能物流所处的全网快运赛道,正迎来供需结构优化的三重“甜蜜点”,行业整体β(系统性机会)改善趋势明显。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全网快运赛道虽需求疲弱,但细分市场仍有成长——区域零担及专线规模萎缩,渠道扁平化和线上化趋势加速,货量流向全网型零担公司(如安能物流、中通快运),使得过去两年货量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这是“存量经济时代少有的成长性赛道”。
与此同时,国家邮政局“反内卷”倡议落地,这意味着快运行业有望走出“价格换份额”的恶性竞争格局,整体盈利稳定性有望超预期。安能物流管理层明确表示,公司未来将坚持有效规模增长,既要守住利润空间,也要提升服务品质。
需求端升级、供给端出清、政策端托底,三者共振,使全网快运赛道兼具成长与防御属性,beta向上空间打开。
对于安能物流而言,行业集中度提升(β)叠加安能物流产品差异化(尤其是小票零担领域)、网络密度壁垒、分红预期(α),有望形成“β+α共振,推动盈利中枢持续上移。
当前,安能物流具备“赔率与胜率兼具”的特征。绝对估值方面,当前的PE(TTM)仅为11倍,明显低于自身历史均值,仅为上市以来PE的30%分位点。
相对估值方面,与国内快递龙头相比(顺丰控股PE 25x,圆通快递PE 15x),公司在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上虽存在差距,但估值折价幅度过大;与海外成熟的零担龙头(Old Dominion Freight Line PE 30x)对比,安能物流同样具备估值安全边际。
更值得关注的是股息率。首次分红后,安能物流的股息率已接近高速公路、港口等传统高股息板块,这类板块的共同特征是现金流稳定、防御属性强,而安能物流在此基础上还叠加了成长性与扩张弹性。
换句话说,公司估值具备“向下有底、向上有弹”的特征。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机构资金而言,这一组合兼具确定性与进攻性。
结语
在存量经济时代,稀缺的从来不是单纯的增长,而是成长性、确定性与现金流的叠加。安能物流正在用数字和现金告诉市场,自己并非“规模幻觉”下的价值陷阱,而是一台正在兑现利润与现金流的“现金牛”。当小票零担的结构优势持续放大,当网络与科技构筑的成本壁垒逐步兑现,再叠加分红信号带来的股东回报逻辑,安能物流的估值体系正在迎来重塑。
对于投资者而言,安能物流不仅是一家成长中的快运公司,更是一个在行业格局重构中,率先完成从“规模逻辑”向“价值逻辑”切换的样本。它的长期答卷,将不仅写在财务报表上,也将体现在资本市场对其重新定价的过程中。换句话说,安能物流的故事已经不再只是“跑得快”,而是“跑得稳、跑得远”。
来源: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