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作释文是王穉登致友人“建侯先生”的日常书札:“日作牛马走。不胜狗马病矣。政欲入山求一两日息肩。拜手教及扇头诗。并堪当七发也。还家请过斋头。看僕作涂鸦伎俩。腕虽弱。岂為孙先生惜哉。足下乃疑僕床头有捉刀人。敢不自挝以谢嘉惠。并尊帖奉反。犒及廝养。尤非足下所宜。未
明代书家王穉登的《致建侯尺牍一》,是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纸本行书佳作,纵26.9厘米、横23.4厘米的尺幅间,藏着文人尺牍特有的随性与雅致。
此作释文是王穉登致友人“建侯先生”的日常书札:“日作牛马走。不胜狗马病矣。政欲入山求一两日息肩。拜手教及扇头诗。并堪当七发也。还家请过斋头。看僕作涂鸦伎俩。腕虽弱。岂為孙先生惜哉。足下乃疑僕床头有捉刀人。敢不自挝以谢嘉惠。并尊帖奉反。犒及廝养。尤非足下所宜。未敢闻命。穉登顿首再拜。建侯先生词盟。”字里行间满是友人闲谈的亲昵——说自己忙得像“牛马走”,想进山歇脚,又邀友人来看自己“涂鸦”,还笑答对方怀疑自己有“捉刀人”的打趣,烟火气里透着文人的诙谐。
书法上,这件尺牍没有刻意的雕琢气。笔画灵动舒展,起笔收锋自然不做作,像“走”“病”等字,笔锋带着轻松的提按,露锋处见爽利,藏锋时显温润。结体也随性自在,字形大小错落,“拜手教及扇头诗”一行,字与字挨得紧,却不拥挤;“并尊帖奉反”几句疏朗些,节奏张弛有度,恰合书札“信笔写来”的状态。
王穉登是吴门书派后期名家,师法文徵明又有自己的意趣。这件尺牍不追求技法的炫技,却在日常书写里藏着功夫——把对友人的熟稔、生活的琐碎都揉进笔墨,让书法成了情感的自然流露。如今展读这页尺素,既能品行书的流畅之美,也能窥见明代文人“以书寄情”的日常,或许这正是古帖最动人的地方。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