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书家王穉登的行书尺牍,纸本28.5×9.4cm的尺幅间,墨色清润,笔意流转,尽显晚明文人尺牍的萧散意趣。释文写道:"玅绘已成。极荷落款。乞如后题。屋事烦促景郊。良感。穉登顿首。磬室徵君先生门下。善权洞图写奉少溪宫詹五十之寿。"寥寥数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书家王穉登的行书尺牍,纸本28.5×9.4cm的尺幅间,墨色清润,笔意流转,尽显晚明文人尺牍的萧散意趣。释文写道:"玅绘已成。极荷落款。乞如后题。屋事烦促景郊。良感。穉登顿首。磬室徵君先生门下。善权洞图写奉少溪宫詹五十之寿。"寥寥数语,既是致谢之辞,亦藏文人交游的雅趣。
此作虽为日常书札,却见笔力功夫。笔画起收处露锋轻入,行笔间提按分明,"绘""题""登"等字笔锋灵动,转折处圆中带方,不失劲挺。行距疏朗,字势随文气自然欹正,"顿首"二字稍重,似见书写时的郑重;"善权洞图"等字连笔轻盈,又显随意自在,恰合尺牍"实用中见性情"的特质。
王穉登为吴门书派后劲,曾得文徵明指点,此作可见其取法二王的痕迹,又融吴门书家的秀逸。释文中"玅绘已成"暗合"善权洞图"为贺寿所作的背景,书家落笔时既有对友人落款的感激,又含画作赠予的郑重,笔墨间情绪自然流露,没有刻意雕琢的匠气。
这类文人尺牍往往比刻意创作的碑帖更见真性情。28厘米的短笺上,笔墨、文意与当时情境交融,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以书寄情"的日常——一张便条,既是事务往来,亦是书法艺术,这正是传统文人"处处皆修行"的雅韵所在。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