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年3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时,再次声明:“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我是认真的。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口嗨”,但这一次,加拿大人真的坐不住了——90%的民众明确反对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总理特鲁多紧急飞往伦敦求见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而美国商务部的关税清单已经摆上了谈判桌。
这场看似荒诞的“吞并”闹剧背后,藏着全球化时代最赤裸的权力博弈。
一、从1812年的枪炮到2025年的关税:美国的“未竟事业”
历史上,美国曾两次试图武力吞并加拿大。1812年战争期间,美国民兵高呼“解放加拿大”,结果被英军和当地民兵联手击退。两个世纪后,特朗普换了一种玩法:**用经济殖民代替军事入侵**。
今天的美加边境,日均贸易额高达20亿美元,90%的加拿大出口商品流向美国,仅能源管道就连接着两国4000万家庭。特朗普的算盘很明确:**掐住加拿大的经济命脉,就能逼其就范**。3月4日起,美国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并威胁“不排除提高到100%”。
更狠的是,白宫顾问纳瓦罗提议将加拿大踢出“五眼联盟”——这个由美、加、英、澳、新组成的情报共享组织,一旦加拿大出局,相当于在国际社会抹去其“独立国家”的符号。
二、特鲁多的“王室告状”与加拿大的“温水煮青蛙”困境
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特鲁多选择了一条看似迂回的路线: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告御状”。作为英联邦元首,查尔斯理论上拥有解散加拿大政府的权力,但现实是,英国王室早已退化为“政治吉祥物”。白金汉宫对会谈内容讳莫如深,仅表示“完全保密”。
这暴露了加拿大的结构性弱点:**它既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又是英联邦的“政治附庸”**。加拿大军队仅有6万人,国防开支长期低于北约要求的GDP 2%,北极雷达系统要靠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连战斗机都要依赖美国的F-35。
讽刺的是,当加拿大宣布重新评估F-35采购计划时,美国军火商立刻放话:“没有F-35,加拿大拿什么对抗俄罗斯?” 这种“保护费逻辑”,正是美国控制盟友的经典套路。
三、特朗普的“吞并”真相:一场全球霸权的压力测试
特朗普的“吞并”言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霸权压力测试**。
首先,**转移国内矛盾**。2025年的美国正深陷通胀危机,特朗普需要制造外部冲突来凝聚支持。加拿大作为“软柿子”,既能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又不会引发大规模战争风险。
其次,**重塑北美秩序**。特朗普曾公开质疑1908年美加边界条约的合法性,并称格陵兰“该属于美国”。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北极延伸到加勒比海的“大美国”,通过吞并领土巩固全球霸权。
最后,**试探国际底线**。当特朗普威胁吞并北约盟友时,英国首相斯塔默却避而不谈,只说“英美关系牢不可破”;欧盟则趁机拉拢加拿大加入防务计划,试图摆脱对美国军火的依赖。这场博弈中,**主权国家的独立性正在被经济与军事依赖逐步侵蚀**。
四、被忽视的暗线:昂撒霸权的“内卷化”
一个更隐秘的视角是:**这场吞并风波本质是昂撒集团内部的权利重组**。
加拿大诞生于英法殖民者的斗争,而特朗普的“大美国”构想,实则是将英国主导的英联邦体系纳入美国霸权。当特鲁多向英国王室求助时,查尔斯三世的沉默恰恰说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无力庇护前殖民地,昂撒世界的权柄正在向华盛顿倾斜**。
与此同时,加拿大转向欧盟寻求防务合作,与澳大利亚共建北极雷达,甚至考虑采购欧洲战机——这些举动都在加速**昂撒联盟的分裂**。特朗普的“吞并”言论,不过是撕开了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结语:大国角力的“直播现场”,小国如何自保?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这番言论的破坏力远超想象。它像一场全网围观的直播,把国际政治的底牌亮了个干净:钱袋子捏在别人手里,腰杆子就硬不起来;枪杆子靠别人撑着,说话声都得矮三分。
当加拿大外长梅拉妮·乔利放话“我们转头就去找欧盟谈防务”时,这个曾经的“美国后院”正在上演现实版《甄嬛传》——与其当个随时被牺牲的“答应”,不如把自己活成各方争相拉拢的“贵妃”。
至于特朗普?他哪是真想吞并加拿大,他不过是在全球观众面前演了出“霸道总裁”的戏码,只为证明美国这台老机器,踩一脚油门还能让全世界抖三抖。
来源:虎哥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