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6月13日,原来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徐向前同志(因病未到职,由副书记郑位三代理)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他到任时,刘邓已率军到达大别山。
(四)支持徐向前率军解放山西
1947年6月13日,原来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徐向前同志(因病未到职,由副书记郑位三代理)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他到任时,刘邓已率军到达大别山。
那时,向前同志因病休养。一天,我去看他,他说:大家都有事干,我现在却到这里来休息!我说:只要把身体养好,一切都好办,不要着急。有一次,他郑重地对我说:一波,各纵队都出去了,剩下的部队没有多少了,你看能不能再组织点部队,我就在内线打,拔“钉子”,把山西从阎锡山手里解放出来。我当即表示同意,说这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报经中央批准,我们迅速地重建和充实了第八纵队,辖三个旅:太岳军区独立旅为第二十三旅;太岳军区十九、二十、二十一军分区部队合编为第二十四旅;调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为第二十二旅(原第二十二旅跟陈谢兵团南下)。随后,将太行军区部队及原新四军五师的一些部队,编为太行纵队(后改称第十三纵),辖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三个旅;将太岳军区余下的地方部队编为太岳纵队(后改称为第十五纵),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兰个旅;另外还组建了三个独立旅。以上部队均由向前同志统率。不久又组建了十四纵(后来为七十军)。朱总司令(在西柏坡,任中央工委副书记)积极支持向前率军解放山西,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向前同志针对新建部队装备差、缺乏作战经验、特别是缺乏攻坚作战经验等情况,采取边作战、边训练、边整军的方针,迅速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在解放运城、临汾和晋中战役的过程中,他多次抓住间隙训练部队。他和参战的战斗小组长、突击班班长、突击排排长共同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集中团以上干部,讨论制定下一步作战方案。他要求部队在攻坚作战中,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能在最困难的时刻,坚持最后五分钟,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阵地上。在他的训练和指挥下,这三个纵队、三个独立旅,很快就锻炼成了无坚不摧的“铁拳头”。
运城是晋南的门户。打下运城,既可切断阎锡山的退路,又可威胁陇海铁路,钳制豫西和陕西的敌军,支援中原战场。向前同志决心先打运城,并在战场上训练部队。
第一次没打下来,但部队斗志很旺。第二次,八纵队和王震率领的西北二纵队一起打,仗打得很苦。向前同志要求、坚持到底,教育部队看到“敌人比我们更困难”,一定要把运城拿下来。在指战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攻克运城,歼敌1万多人。当时,陈谢兵团正在豫西机动作战,我们把从运城缴获的武器弹药、粮油、汽车、军需品,很快运到豫西一大部分,还给他们补充了一批“解放战士”。
1948年3月,向前同志又组织临汾战役。临汾守敌2. 5万余人,装备精良,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阎锡山称之为“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我军攻城部队装备比较差,攻坚经验少,一开始伤亡较大,旅长王墉同志阵亡。
有些同志主张撤兵,以待时机。向前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决心拿下临汾。我和滕代远同志深知,他是从解放全中国的全局考虑的,意在培养、锻炼出能打攻坚战的部队,因而深表赞同。
向前同志的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4月12日,刘少奇同志、朱总司令从阜平发电报给向前同志和我,通报了攻打石家庄的经验,要求“炮炸协同,击开突破”,命我“必须充分准备炸药五万到十万斤,炮弹须有五万到十万发”。5月10日,朱总司令又从淮阳写信给我和滕代远同志,嘱我们“鼓励攻临汾战士,以大力支持他们”。“我很顾虑你们怕伤亡,又打不开,不如不打。这样决心,那就前功尽弃,敌人守城更有信心,我们攻坚的信心又会失掉,部队也学不会攻坚。如此损失更大,又毫无代价。”“向前有决心,应支持他一切,如炮弹炸药手榴弹之类,源源供给向前,撑他的腰。”信中还强调“一定可打下临汾城。不过是时间早迟而已”。我们动员和组织了20万民工支前,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炸药、粮食和其它物资。前方后方同仇敌汽,万众一心,不解放临汾誓不收兵。
在向前同志精心指挥下,5月17日解放临汾,全歼守敌。毛主席高度赞扬,称之为“临汾大捷”,“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6月18日,晋中战役开始。这时,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区已经合并,向前同志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本来,中央军委对华北第一兵团(向前同志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要求是先歼灭山西敌军一两个师。向前同志经过反复考虑,充满信心地作出歼灭四至六个师的战役部署。战役开始后,向前同志在前线抱病指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个月内歼敌10万,把阎锡山所余军队围困在太原城内。
7月19日,中共中央来电:“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9月,毛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向前同志说:“你们不到六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十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八个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向前同志指挥才能的赞赏。
10月5日,向前同志又提前13天发起太原战役。我看他病势加重,再三劝他治疗、休养一段时间。他说:“中原大军准备渡江了,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一片赤诚,感人至深。
太原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扫清外围。毛主席10月6日20时电示:“方针很对。”向前同志决定首先拿下东山。太原东山有山头、淖马、小窑头、牛驼寨四大要塞,阎锡山宣称能抵10万精兵。向前同志指挥十三纵主攻山头,十五纵主攻淖马,八纵主攻小窑头,晋绥七纵主攻牛驼寨。四大要塞争夺战是一场恶仗,打了17昼夜。有一个阵地双方往返拉锯达19次之多,我方部队弹药用尽,就用刺刀、铁镐与敌人搏斗,终于夺取并守住了阵地。四大要塞拿下后,我军完成了对太原孤城的包围,
太原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央军委增调第十九、二十兵团及四野炮一师,成立了由向前同志任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1949年4月14日,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致电中央军委:我军太原战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如果4月16日与南京谈判无大效果,可否提前攻击太原?毛主席17日复电: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为有利,即可动手。
可是,正在这时,向前同志病势加重,实在无力指挥了。他向中央军委发电,恳请把在西柏坡开会、准备率领十八、十九兵团去西北的彭德怀同志留在太原前线指挥作战,得到中央军委批准。彭老总来到峪壁村看望向前同志,同意总前委原定作战部署,于4月20日发起攻击,24日攻克太原,山西全境解放。毛主席十分关怀向前同志的健康,4月25日来电:“中央决定徐向前同志必须继续休养”。5月3日,毛主席又复电给向前同志:“同意你过一时期去海边适当地点作较长时期之休养”。向前同志不久便去青岛养病。
在庆祝解放太原的时候,我联想到12年前的一件往事。七七事变后不久,徐向前同志随周恩来同志到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共同抗日,受到阎的热情接待。一天,阎约我、赵戴文、梁化之谈话。其间,阎忽然谈到,徐向前这样的人才,怎么也走到共产党一边去了?不是楚材晋用,而是倒过来了l又自言自语地说: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感慨系之。赵戴文打圆场说:这是喜事,他是你的学生,我们五台县又出了个大将军,国家幸甚,民族幸甚。阎锡山良久不语。12年后,竟是徐向前指挥部队,为解放山西立下显赫战功。代表人民利益的学生,打败了后来投靠蒋介石的“老校长”。古语云:“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这种历史的巧合,并不是偶然的。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