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霍启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肯定是坚决爱国的,要旗帜鲜明勇于斗争”,像一颗深水炸弹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这位香港豪门第三代用最直白的政治表态,在2025年的春天为"爱国者治港"写下生动注脚。但若以为这只是豪门公子的政治表演,那就大错特错——从南沙开发到立法
日前,霍启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肯定是坚决爱国的,要旗帜鲜明勇于斗争”,像一颗深水炸弹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这位香港豪门第三代用最直白的政治表态,在2025年的春天为"爱国者治港"写下生动注脚。但若以为这只是豪门公子的政治表演,那就大错特错——从南沙开发到立法会提案,从大湾区球场到故宫文化馆,霍启刚的爱国方程式早已在香江两岸铺陈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霍氏家族的爱国密码,刻在霍英东当年穿越火线的货轮甲板上。当这位商业巨子在抗美援朝时期突破"禁运令",把一船船战略物资送过罗湖桥时,霍家的命运就与国运深度捆绑。霍英东的货轮曾在公海遭遇七次炮击,船舷上的弹孔至今保存在南沙纪念馆,成为比任何财务报表都珍贵的家族勋章。改革开放初期投资广州白天鹅宾馆,霍英东用38层高楼在珠江畔树起的不只是地标,更是港商北上的信心灯塔。这座中国首家中外合作酒店,在1983年开业首月接待外宾数量超过当时全国涉外酒店总和,邓小平同志在此会见霍英东时那句"白天鹅起飞了",如今化作大堂里鎏金铭牌上的历史印记。
霍震霆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家国情怀写进奥运五环。2001年莫斯科申奥现场,他西装口袋里揣着的心血管药物,是香港资本力量与国家意志同频共振的见证。当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质疑中国体育体制时,霍震霆用流利法语反击:"北京正在建设的不只是体育场馆,而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标准范本。
霍家南沙项目的转型最具象征意义,从祖父辈的货运码头到孙辈的科创基地,三代人用产业升级续写着爱国方程式。霍启刚力推的数字经济试验区,正在珠江口打造新时代的"霍氏走廊"。这里不仅落地了粤港澳首个区块链公证平台,更设立了面向港澳青年的创客空间。
霍启刚的政治履历堪称香港建制派的"顶配模板",从全国人大到香港立法会,从体育协会到文联组织,他像精密齿轮般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当年那份"粤港澳体育湾区"提案,表面看是建议三地合办女足世界杯,实则是为大湾区融合安装加速器。提案中藏着三个杀手锏:要求三地体育场馆互认会员资格、推动裁判员资格跨境通用、建立运动员跨区域培养机制。这种"软性整合"策略,比生硬的政策对接更能撬动民间认同。
这位牛津毕业的立法会议员深谙提案艺术,青年带薪休假制度瞄准民生痛点,文化岗位互通直指人心融合。他像手术刀般精准解剖香港社会的"二元结构",用政策杠杆撬动国家认同的支点。在2024年立法会辩论中,当反对派质疑国民教育课程时,霍启刚当场展示自己孩子手绘的"长征路线图",反问:"难道这种用蜡笔描绘的爱国心也是洗脑?"这段视频在TikTok获得超百万点赞,被网民称为"最接地气的政治攻防"。
抗疫捐赠时的躬身力行,暴露出霍启刚政治智慧的另一面。当他在深水埗街市派发盒饭时,白衬衫袖口沾上的油渍,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具说服力。更绝的是他设计的"抗疫物资盲盒"——每个包裹里除了口罩药品,还随机放置大湾区城市明信片。这种"厅堂与街巷"的双重角色切换,正是新时代爱国治港者的必修课。有市民收到印着珠海日月贝的卡片后,真的带着全家参加港珠澳大桥观光团,这种"政策带货"的效果让政务司长都叹服。
出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的霍启刚,正在开辟文化统战新战线。他计划把潮剧送到新加坡华人社区,用粤剧叩开英联邦艺术殿堂,这套"文化包抄"战术颇有当年霍英东商战遗风。当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AR展演惊艳东南亚时,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突围战已然打响。游客戴上特制眼镜,就能看见《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乐伎走下墙面演奏南音,这种虚实相生的文化呈现,让马来西亚旅游部长直呼"东方魔术"。
在"全港华服日"现场,霍启刚夫妇的汉服造型引发年轻人争相模仿。他特意选择宋代文人襕衫而非帝王龙袍,这个细节消解了政治敏感性,却放大了文化亲近感。活动现场设置的"华服快闪店",提供汉服AI换脸拍照服务,三天吸引超五万青年参与。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比强硬的说教更符合香港青年的接受逻辑。他主导的"湾区文艺轻骑兵"项目,正用街舞、电竞等新载体重构文化认同。当香港电竞战队使用敦煌飞天皮肤拿下亚洲联赛冠军时,游戏直播间的弹幕刷满了"China No.1"。
家庭餐桌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功力。带孩子看女排比赛时的呐喊,参观驻港部队军营时的军礼,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设计,把国家意识浇筑进下一代的成长基因。霍家第四代在升旗仪式上的注目礼,已然预告着爱国方程式的迭代传承。2025年春节,霍启刚女儿在维园年宵市场摆摊义卖手编中国结,这个挂着"小小爱国者"围裙的9岁女孩,不经意间成了各大媒体头版的"年度温情画面"。
霍启刚的爱国实践撕掉了香港豪门的传统标签,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重构了资本与国家的共生关系。从立法会的提案文件到社区派发的抗疫物资,从大湾区体育场的建设蓝图到东南亚文化展的策展方案,这位香港新生代正用多维度实践诠释着"爱国者治港"的深层内涵。当霍家第四代在南沙科创园写下第一个汉字时,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新时代香港故事,正在珠江口悄然续写。这种将家族资本转化为国家动能的特殊方程式,或许正是"东方之珠"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最优解。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