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让“科普之翼”振翅高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07:43 1

摘要:丰富科普内容,讲好创新故事。8月28日,2025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是讲科学、爱科学的生动课堂,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日报评论员

丰富科普内容,讲好创新故事。8月28日,2025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是讲科学、爱科学的生动课堂,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公民科学素质越高,支持创新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近年来,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由于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人群对科普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好的科普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互动,围绕精准化、个性化需求做文章,把“千人一面”变成“千人千方”,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科普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科普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从制作科普短视频,到打造云上科技馆,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科普的趣味性、互动性、针对性不断提升,更多有滋有味的“知识大餐”送到了人民群众的家门口。进一步探索“科普+研学”“科普+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持之以恒增强科普传播效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以更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更多元的科普形式,让“科普之翼”振翅高飞,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

产业向新,发展提质。近年来,河南在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智能制造、食品加工、农业发展等方面频频发力,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科技范儿。产业科技需要跨界科普,科普又不断地厚植创新土壤,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河南积极构建大科普格局,推动“科普+”“+科普”:重点围绕青少年教育、产业发展、医疗、农业做科普;设立科普传播职称,创立举办科技工作者讲科普大赛,为科研人员做科普再添保障;“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遍布城乡,公益科普进地铁、进影院、进高铁站、进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河南省科技馆假期变身网红打卡地,研学讲座、文创IP孵化、沉浸式体验等项目,科普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时尚。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提升科普能力,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科普需求,就要树立大科普理念,让“科普之光”照亮全社会。只有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才能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