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历史上真正能逆袭的人,往往靠的不是这些外在条件,而是自身的“思维模型”。
很多人总觉得,成功靠的是出身、学历,甚至是运气。
但历史上真正能逆袭的人,往往靠的不是这些外在条件,而是自身的“思维模型”。
曾国藩,一个公认的“大器晚成”之人,前期蠢得离谱,甚至被小偷嘲笑,可他最终成为晚清第一权臣,靠的就是这8个字。
01:反省——向内看,比向外求更重要
曾国藩有句名言:“每日三省吾身。”
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抱怨外部环境,比如工作不顺,就怪老板无能;创业失败,就怪市场不好;人际关系不和谐,就怪别人不理解自己。
可惜,这种思维模式,才是让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归因理论”,即人遇到问题时,习惯于要么外归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要么内归因(从自身找原因)。
前者会让人陷入受害者心态,后者才是真正的成长思维。
曾国藩前几次科考失利,他从不埋怨考官刻薄,而是不断反思:我的文章哪里写得不通?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
甚至,他还主动去找考官请教,后来才调整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一举中举。
这就是曾国藩的厉害之处,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被命运打压的人,而是一个有可能变得更好的人。当一个人开始向内求,而不是怨天尤人,成长就开始了。
02:立志——没有强烈的目标,所有努力都是徒劳
曾国藩并非天才,但他胜在目标感极强。
考中秀才后,他立下两个宏伟目标:
1. 修身养性,成为“圣人”。
2. 建功立业,造福天下。
为了达成目标,他给自己定下严苛的日程表,每天四点起床,固定时间读书、练字、写日记。
即使遇到重大挫折,比如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他仍然不改初心,坚持自我修炼。
为什么有些人注定平庸?因为他们从未真正立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长期目标,他的行为模式就会被短期快感所支配,比如沉迷短视频、游戏、社交,而不是做真正重要的事。
想想看,你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能让未来的你更优秀?如果不能,那就说明你的目标感还不够强。
真正立志的人,不会被眼前的琐事牵绊,而是始终朝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前进。
03:有恒——世界上90%的成功,都败给了“坚持”
曾国藩说:“吾生平无大志,所贵者,坚忍而已。”
他这一生,几乎所有事情都在践行“有恒”二字——
练字,他每天坚持不懈,直到字迹大变;
背书,他每天四点起床,坚持多年,哪怕小偷都被他气笑了;
带兵,他的湘军前期一败涂地,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打败太平天国。
为什么普通人难以成功?因为他们都输在了“坚持”上。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螃蟹效应”,如果你把一只螃蟹放进敞口藤篮,它很容易爬出去。但如果你放入多只螃蟹,它们就会相互拉扯,导致谁都逃不出去。这就是“底层互害”的典型表现。
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你一个人努力,或许能成功;但如果整天混迹于一堆只会抱怨、消极的人之中,你终究会被他们拉回原点。
曾国藩成功的秘诀,就是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这个世界,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从来都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能熬得住的人。
04:思变——能在关键时刻转弯,才是真正的高手
曾国藩并非一路顺风,相反,他是“失败最多”的人。
带湘军打仗时,刚开始战术完全错误,部队屡战屡败,甚至连军营都被端掉了。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可他没有,而是选择了“思变”。
他开始研究兵法,提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战略,最终成功逆袭,成了晚清最强的军事统帅。
思维固化的人,终究会被淘汰,而思变的人,才能活到最后。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功能固着”,指的是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被既有经验限制,导致看不到新的可能性。很多人失败后,反复使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却从不考虑换个角度思考。
但曾国藩每次失败后,都会问自己:“是方法错了,还是方向错了?”
当所有人都走一条路时,聪明人会思考:“换个策略,是不是会更有效?”
当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时,聪明人会思考:“有没有新的机会可以尝试?”
这就是曾国藩的强大之处。他不是一个不会失败的人,而是一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人。
05:掏心窝子的话
曾国藩的成功,靠的不是天赋,而是这8个字:
“反省、立志、有恒、思变。”
背景不够,学历一般,没关系——
做好这8个字,你照样能开挂人生!
共勉!
来源:幽默艺术家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