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日、中西医病证结合、医者仁心

B站影视 2024-12-01 00:50 1

摘要:艾滋病日的宣传期到了,不知道社会上关注的多不多,也不知道这个宣传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不过作为一个看这个病的医生而言,说点实实在在的话。那就是一定还是躲着这个病远一点。洁身自好是关键。

艾滋病日的宣传期到了,不知道社会上关注的多不多,也不知道这个宣传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不过作为一个看这个病的医生而言,说点实实在在的话。那就是一定还是躲着这个病远一点。洁身自好是关键。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真的不多,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成天理论上表面上到处在宣传不要歧视HIV,不要搞特殊化,降低患者的“病耻感”。但实际上,病耻感,为什么会因为得一个病感到耻辱呢?得肿瘤会吗?得新冠会吗?不会。只有涉及性病或者性传播的时候,才会。当然,可以说中国社会不开放,性观念保守或者说什么什么封建。但是,事实上,你要面对的社会现实就是,黄赌毒或者嫖娼卖淫吸毒,这种最大传播风险的途径得来的疾病,事实上,就是被整个社会定义成有道德瑕疵的。最好的阻断传播的风险,首先是强调个人的道德层面。对于已经得病的患者,当然不需要道德谴责,只需要保密,和积极治疗就可以。但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大的教育就是洁身自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其次,最令人痛心的是现在在年轻患者之中,大学生甚至初高中生的患病才是最令人痛惜的。说白了,现在对HIV的管理可以说是全病程管理的慢性病,但是,还是说但是,一个年轻人,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在人生还懵懂的阶段,得了这样一种病,是什么体验?讲真的,以后的工作、结婚,都不提生子,找个对象都是很困难的。现在是没有强制婚检,但是呢,隐瞒或者恶性传播的情况,真的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吗?人的一辈子,可能因为一两次的冲动就玩完了。当然,可能还是我老古董,理解不了现在的青少年思想。老古董站在老封建的角度,劝小孩子洁身自好,有点说不过去,只能说耗子尾汁了、

再次,母婴传播,现在是可控可阻断的,阻断机会是相当大的。真的真的,要就诊,要听话,优生优育,HIV患者是可以生一个健康宝宝的。千万千万别搞个阻断失败,把这个病留给下一代。小孩子的一生,如果从得HIV开始,真的不敢想象后面一辈子会面对什么。

#在西医之前不都是中医治疗吗?#

娱乐时间我听了这样一节讲座,这是一个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学院派医生对当前中医诊治疾病的认识。我大概听到三个个点,但不一定是我不一定完全理解的对,我也不完全认同这些说法,但是我觉得呢,最起码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应该说现在中西医或者传统现代医学体系下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方向。

第一个,对疾病的认识问题,虽然中医有对各种病名的记载,但是讲真的,实在混乱,而且,应用十分的不可靠。比如,一个患者头痛、咳嗽,在你这看可能是头痛病,在另一个医生那可能是咳嗽病。开具处方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疗效当然也有差距。这样混乱的疾病体系,使得中医失去了共同的医学背景,虽然大家都是学内经学伤寒,但是到同一个病人身上,会出现不一样的认知,进而使得对疾病的诊疗出现错误。当然,还有更司空见惯的问题,那就是误诊。咳嗽的病因有多少,一般的轻症且不去说,急重症感染或者肿瘤,诊断不出来的误诊率是非常大的,而且拖延病程,导致患者的预后变差。比如胃痛,可以是胃炎可以是胆囊炎可以是肠炎可以是心梗可以是夹层,疼痛部位都在胃这一块,用胃痛去涵盖显然是不可以的,即是是中医辨证论治,把心脏病当成胃病去治,也是无效的。不存在心梗的气滞血瘀和胃痛的气滞血瘀用同样的方子就能治好的情况。所以,把中医的病名体系,纳入到西医病名体系中来,是完全有必要的。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诊断肺气肿,诊断肺癌,总的来说,现在的误诊率不那么大,其次对疾病全过程的认知更明显,最起码你知道慢支可以慢慢调,肿瘤的话你得小心一点,治不了的情况可以交到医院里去,省得把病人拖死。

当然,中医的病名完全摒弃吗?也不一定,因为有一些中医的病名,代表了一定的病机认识,对中医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比如,黄疸,说黄疸一定不能离开湿热,没有湿热不成黄疸;比如,痹症,痹症一定有风寒湿三气杂至的影响;比如痛症,痛一定有气血不通的基础;比如水肿,那一定有肺脾肾三焦气血水代谢失调的问题。只是这些相对粗浅的病名,对疾病全过程的认识是完全不够的。尽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都告诉你“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但中医没有一个疾病名称能做到这一点,还是说咳嗽,你说一个“咳嗽病”对疾病的全过程有什么认识。咳嗽从哪里到哪去发展成什么样,完全做不到疾病过程的认识。

第二点叫辨证调态。他个人的解释是说把这个态理解成人体得病时的某种状态,甚至把这种状态当成一种症候群去认识,只要是这个状态的人都用这样的方法去调就可以。说实话,我没觉得这个新名词和辨证论治的某种证或者证型有太多的区别,看上面两个幻灯就看出来了,心脾两虚症候群和肝郁阴虚症候群,和心脾两虚证、肝郁阴虚证有多大的区别呢?尽管竭力想解释他们不一样,但是真的没必要再为中医创造更多的名词了。现在中医市场够混乱了。你说的症候群也好状态也好,没有脱离证的范畴。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说“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五版中医诊断学教材说“但辨证的证字,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别的症状,也不仅是表面的综合症状群。所谓证或证候,既包括四诊检查所得,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全面又具体地反应了疾病的特征、性质和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结。”

这样反观教材,对证的定义已经内涵很深刻了,现在的中医不管不接受也好还是不理解也好,更名换代标新立异出来的东西并不超脱“证”的内涵。至于说,太过简单武断地把教材的证型认为是静态的不够体现中医的动态观,但是,实事求是的讲,任何书面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动态的。这要靠临床的实践去积累沉淀,形成动态的中医观。

第三部讲探病索机,实际上就是为现代医学的疾病,找一个中医的病机去认识,举例如上,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老年女性尿道炎之类的。这个,我个人是认同的。但是,还是一句但是。同一个疾病的患者,就糖尿病吧,糖尿病人群不是说都是一个郁热虚损就解释的了的,否则所有糖尿病患者都用一个方子去治疗就行了。临床还是不能实现的。最终,还是回到了最早的病证结合,给西医的病辨证分型,然后去用药。这个好处是,大家看的病都是一个病了,我看糖尿病和你看糖尿病,看的是同一种病了。回到了第一个点,就避免了更多的误诊漏诊的情况。但是,具体划分下了,同一病种之下的,不同人群之间有共性和异性,进一步分门别类,终于还是要走到辨证论治的路上来。

#关于肿瘤的思考##医者仁心,现在还有多少人坚持?#

最后是我的一点感慨。不算批判,但是算反思。我今天在某名医的视频评论下看到一个评论,说慕名到那个医生那里去看病,是个晚期肿瘤的患者,在那医院住了三个月,中药开了一大堆,还是死掉了,然后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治不了,不能少开药吗?开那么贵的药,钱花了,人走了,真算有医德吗?

事实上,这一点,是我在晚期患者中不再积极使用中药的一个理由。我最近接诊的一些晚期患者还是比较多的,讲真的,治疗的希望真的不大。每个人都希望有医学奇迹,但是,实际上,医学真的没有太多的奇迹。你说一个晚期弥漫性肝癌肝硬化腹水癌痛的患者,用中药能治好?你说一个胆囊癌肺癌多发转移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用中药能治好?还是一个晚期肺癌大量胸腔积液的八十多的老人家能治好?还是一个淋巴癌多发转移的化疗基本无效的患者中医能治好?还是一个直肠癌肝转移肺转移淋巴转移的患者中医能治好?

说实话,没见过能治好的,晚期到这种情况的,西医给的支持治疗和镇痛也就是减轻一下最后的痛苦。而中医,说实话,可能可能会有一点心理安慰的作用在里面,或者有一点改善某种症状的可能在那里。但是,疗效甚微。或者还是一句话,你认为民间高手能解决的话就去找吧。

但是,性价比如何?病人体验感如何?在最后的生命里,或许一个月或许三个月,真的有这个意义去再开个几千块钱的中药吃。当然,我的方子的话可能是一千二三的一个月的样子,算便宜的;有些人就不知道了,尤其是抗肿瘤中药,开起来,两三千七天的方子说实话也能开出来,只要你敢吃,就有人敢给你开。相信我,这样的老中医比比皆是。但是,价值何在?

还有一些,疗效不明的中成药,现在抗肿瘤的中成药或者说什么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卖的死贵,说实话,真的,哎,自己琢磨吧。所以,我基本上是不信任的。如果我太信任中成药的抗肿瘤作用,我会对不起自己做医生的良心。

有时候,病人需要的时候,尽量开好每一张处方,给病人一点帮助;如果病人不太需要的时候,没必要非得开中药的。不开药,也是一种医德。

中医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去发挥。

别在一个病人身上吊死。

来源:不低头才会胜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