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构成性骚扰。”法院一锤定音,本该曲终人散。可武大不,反手关了微博评论,留下一张处分决定在风中飘摇——判决书是纸,处分也是纸,但哪张纸更重?显然,在珞珈山这片学术圣地,“上级的纸”才是最终答案。
“不构成性骚扰。”
法院一锤定音,本该曲终人散。
可武大不,反手关了微博评论,留下一张处分决定在风中飘摇——
判决书是纸,处分也是纸,但哪张纸更重?
显然,在珞珈山这片学术圣地,“上级的纸” 才是最终答案。
这出“性骚扰连续剧”,播到第N集,主角早已换人。
肖同学洗清嫌疑,杨同学提起上诉,而真正的焦点,
落在了那句轻飘飘又沉甸甸的五个字——
“还要等上级安排。”
这话从堂堂武大校长嘴里说出来,像极了古装剧里大臣跪奏:“臣,静候圣裁。”
网友当场灵魂发问:
这“上级”是教育部?湖北省委?还是珞珈山上的老校长雕像托梦指点?
一个学生的处分,学院走完流程,校办批了意见,最后竟要“等安排”?
等什么?等红头文件?等口头指示?还是等樱花开了再给个准话?
更魔幻的是,法院判决都满月了,武大还稳如泰山。
仿佛那纸判决只是参考文献,不是终审裁定。
而那位被处分却已被司法还清白的学生,
就像被遗忘在剧情外的龙套,
背着“污点”,等一句迟来的道歉。
直到公众号“星夜电波”一篇檄文横空出世,标题炸裂——《揭秘:出卖校友的记者》。
矛头直指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说他打着“学长叙旧”的幌子,
电话里一句“等上级安排”,被剪进报道,成了“甩锅实锤”。
好家伙,从性骚扰案,秒变“记者设套门”。
可李记者也不含糊,评论区直接甩出录音梗:
“全程亮明身份,从头到尾没一句‘私人聊天’。”
两边各执一词,
一个说“你偷录”,一个说“我合法采”,
可就是没人把录音公放。
网友急得直拍大腿:
“你们倒是放啊!我们流量管够,耳机都准备好了!”
真相到底在哪?
如果录音真如李记者所言,那张校长这句“等上级安排”,
就是赤裸裸的官僚嘴脸——
事到临头,不敢担责,只知“等指示”。
如果录音真被隐瞒,那记者职业操守确实该打板子。
可无论哪方赢,最不该被牺牲的,
是那个已被法院认定“无骚扰”的学生。
他的清白等得起,但他的青春等不起。
武大百年名校,樱花年年盛开,游人如织。
可如果今天,它只会在风口浪尖上说一句“等等”,
那明年花开时,人们记住的,
不会是书香墨韵,
而是那五个字——
“珞珈山,等等。”
大学之道,不在等,而在敢。
敢为学生撑腰,敢对错误纠偏,敢在舆论风暴中说一句:
“这事儿,我负责。”
而不是把“上级”当挡箭牌,把程序当拖延术,
把一个本该速战速决的处分,
拖成一场全民围观的“权力默剧”。
如果连一所大学都不敢在真相面前迈出一步,
那它教给学生的,
不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而是——
遇事先等,有事上报,出事甩锅。
这哪是育人?这是驯化。
武大,樱花不会年年等你,
正义更不会。
别让“等上级安排”
成了百年学府最尴尬的片尾字幕。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