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 23 日,扶鹰教育第 8 届幸福家庭年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 “变革家庭,培养高层次人才” 为核心主题,现场气氛热烈,众多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资深教育家、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
原标题:扶鹰教育第 8 届幸福家庭年会精彩纷呈,王文湛教授解读家校联手育人之道
2025 年 8 月 23 日,扶鹰教育第 8 届幸福家庭年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年会以 “变革家庭,培养高层次人才” 为核心主题,现场气氛热烈,众多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资深教育家、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教授受邀作为重磅嘉宾出席,发表 “家校联手共同育人” 主题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家庭教育思想盛宴。
王文湛教授在分享中首先聚焦《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贯彻。他指出,该法律于 2021 年 10 月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是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法律核心内容来看,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目的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围绕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生活能力、文化修养、行为习惯五大方面开展示范与引导,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与社会先进文化。
在家庭教育原则方面,王文湛教授强调了五大要点: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注重人格保护及隐私安全、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并贯彻正确方法、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育。同时,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管理体制,将其从以往以妇联为主的群众组织管理,调整为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妇联协同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育部门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谈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王文湛教授分析了二者的异同。相同点在于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对象均为未成年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助力孩子健康愉快成长;不同点则体现在学校教育分学段、重智力培养与书本知识传授且以 “一刀切” 的集体教学为主,而家庭教育不分学段、注重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态度、价值观等)培养,以父母身传言教为主要方式,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的特点。他特别提到,一项针对北大清华 7000 名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70% 的学生认为考上顶尖高校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足见家庭在育人中的关键作用。
关于家庭教育的实施,王文湛教授提出 “立德树人、保教结合、重在养成” 的 12 字目标。“立德树人” 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教会孩子 “六个学会”——学会做人、生活、劳动、学习、审美、鉴题;“保教结合” 要求家庭兼顾保育与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与器官协调发育,确保生命安全,尤其关注中小学生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重在养成” 则强调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因为 “好习惯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存款,坏习惯是一生还不清的债”。
一直以来,扶鹰教育积极践行 “家校联手” 理念,深耕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2023 年,扶鹰启动 “家校社共育・家庭教育公益进学校” 项目,创新构建 “沙龙讲座 + 双师研修 + 社群共学” 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帮助家长与教师以积极心态应对成长难题,用科学方法搭建深度亲子联结,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截至 2025 年 7 月,该项目已覆盖全国 3195 所学校,23275 位教师深度参与学习并传播理念,有效推动了家校共育水平的提升。
此次扶鹰教育幸福家庭年会,通过王文湛教授的专业分享与自身公益实践的结合,让与会者对家庭教育的法律依据、核心要点及家校协同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更多家庭与学校搭建了沟通协作的桥梁,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注入新动力。
来源:扶鹰教育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