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熊猫村CEO·县域生态保护与人才赋能计划”正式启动招募首批“熊猫村CEO”。短短两日内,四位深耕熊猫村的创业者率先报名,成为首批“熊猫村CEO”候选人。
8月26日,“熊猫村CEO·县域生态保护与人才赋能计划”正式启动招募首批“熊猫村CEO”。短短两日内,四位深耕熊猫村的创业者率先报名,成为首批“熊猫村CEO”候选人。
熊猫村CEO·县域生态保护与人才赋能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育复合型在地人才,破解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难题,为四川熊猫村注入发展新动能。
该项目由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指导,博世中国捐赠资助,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公益基金、四川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与森林康养分会、熊猫经济50人论坛、四川省网络代表人士联谊会、阿里公益、钉钉运动、成都市成华区网络代表人士联谊会、成都市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含大熊猫友好社区专项基金)支持,SEE基金会劲草同行项目组陪伴成长,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执行。
人才赋能: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建”
“熊猫村CEO”计划聚焦四川省有野生大熊猫分布的县(市、区),通过“培育+陪伴+资源对接”模式,选拔20名扎根熊猫村的创业人才,开展为期9个月的定制化赋能。赋能内容涵盖党建引领下的“发展规划、生态保护、产业运营、文化传承、新媒体运营”等文商旅体融合课程,并辅以月度在线赋能、一对一导师指导及创业项目孵化支持。
首期赋能计划亮点:
2025年10月:启动首轮3天2夜集中培训,参访典型案例,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
2026年3月:推动至少3个创业项目迭代落地,新增就业岗位50个以上;
2026年6月:评选优秀项目并奖励11万元创业种子基金,发布《熊猫村生态价值转化白皮书》及纪录片《熊猫村的CEO们》。
先锋案例:熊猫村创业者的“熊猫村实践”
王淑娟:海归新农人的“甜蜜事业”
来自青川县的王淑娟是四川省龙头企业负责人,也是“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模式的践行者。她带领3500余户蜂农发展中蜂产业,建成数字化蜂场、中蜂文化体验园,年产值近8000万元。然而,品牌IP缺失、新媒体运营短板成为其发展瓶颈。她期待通过计划整合资源,将“唐家河蜂蜜”打造为文旅融合标杆,让蜂农“放心养殖”。
塔拉斯门:数字赋能的“藏羌文化使者”
汶川县创业者塔拉斯门以“元宇宙+农文旅”模式创新,打造国内首个映秀小镇元宇宙,推动阿坝州农产品数字化升级。其开发的非遗藏香文创产品、藏羌文化冰箱贴,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她坦言:“最缺的是系统化管理能力和宣传资源,希望向行业精英取经。”
罗泽琼:针尖上的“女性赋能”
“熊猫村”狮子社区的罗泽琼带领“熊猫绣娘”针织文创队,以传统针织技艺为纽带,链接生态保护与女性就业。但团队面临线上运营乏力、品牌故事单薄等问题。她期待通过培训提升设计创新能力,让“熊猫绣娘”从“朋友圈带货”走向全国电商平台。
生态反哺:构建“保护-发展”良性循环
熊猫村CEO计划明确筛选标准:优先选拔有生态保护实践、乡村创业经验及资源整合能力的青年、女性骨干。
入选者需承诺带动村民参与,推动至少3个项目落地,并将收益反哺熊猫森林保护。例如,计划提出2026年打造1个民俗文化体验村,开发10款以上文创产品,反哺1200亩熊猫栖息地。
主办方表示,该计划将通过“陪伴企业+熊猫村CEO+农户”模式,探索“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社区参与”的可复制路径,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四川经验”。
报名通道: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即日起至9月20日,四川省内熊猫村创业者可通过官方链接报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详细了解熊猫村CEO・县域生态保护与人才赋能计划征集“熊猫村CEO”启事)。
入选者将获赠定制化培训、品牌策划支持及创业资金,优秀案例将收入《跟着熊猫去旅行》图书并拍摄专题纪录片。
“熊猫村CEO”不仅是守护者,更是营造者、传播者。” 熊猫村CEO·县域生态保护与人才赋能计划发起人强调,“我们期待更多‘新农人’加入,让大熊猫的家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来源:熊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