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芯片断供的第1000天,国产操作系统悄悄杀来了。8月26日,银河麒麟V11在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亮相。没有放空炮,没有画大饼,而是直接拿出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能运行的应用,超过100万。
在芯片断供的第1000天,国产操作系统悄悄杀来了。8月26日,银河麒麟V11在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亮相。没有放空炮,没有画大饼,而是直接拿出一个让人意外的数据:能运行的应用,超过100万。
这其中包括微信、钉钉、CAD这类日常与生产力刚需,甚至再也不用全网跪求破解版了。更关键是,它不挑芯食,龙芯、飞腾、鲲鹏,全都能兼容。
架构叫“磐石”,名字听起来就很稳妥。实际用起来也确实一点不虚,银行、电网、高铁调度系统已经默默上线了。这些宁可系统慢点也不能崩的地方敢用,本身就说明一个大问题。
以前我们在国产系统上折腾了半天,可能就为装个打印机驱动。可现在插线即识别,不再折腾。这种变化看似很小,但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是“能用”和“不想用”的区别了。
很多人拒绝换系统,不是因为不支持国产,而是怕用不习惯。这次麒麟V11把界面做得接近Win10,上手十分钟基本就能操作。降低了门槛,其实就是变相提高了普及率。
一旦终端用户不排斥想用,整机厂商就敢大胆预装。成本还能再降,一台国产芯片+麒麟系统的笔记本,价格可能比同配置Windows机器便宜大了个几百。
没人说它完美,但从“几乎不能用”到“什么都能做”,我们等了可不止三年。这一步看似突然,却是从政府、企业到研发咬着牙推进的结果。
它未必能在一瞬间替代Windows,但至少让我们在“有没有”之后,能开始思考“好不好用”。你下一台电脑,或许真会是麒麟。
来源:新的爆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