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诏书里的学问可大了去了,通篇找不到“投降”俩字,净整些“终战”“自存自卫”之类的词儿,活脱脱一场“文字魔术”。就好比你跟人打架,打输了说“我不玩了”,却绝口不提“我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嘛!
今天聊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啥咱们中国要在9月3日搞阅兵?
这事儿啊,就像你考试时遇到一道多选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话说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
这诏书里的学问可大了去了,通篇找不到“投降”俩字,净整些“终战”“自存自卫”之类的词儿,活脱脱一场“文字魔术”。就好比你跟人打架,打输了说“我不玩了”,却绝口不提“我输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更可气的是,诏书里还把中国称为“支那”——这可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蔑称。后来发布中文版时,他们又偷偷改成“中国”,这操作,跟现在某些人删帖改评论有啥区别?典型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最搞笑的是,日本老百姓听完广播都懵圈了:“天皇到底啥意思?是赢了还是输了?”
直到第二天,东京街头出现美军士兵,他们才如梦初醒:“敢情真打输了!”
美舰“密苏里号”上
真正的投降签字仪式在9月2日,地点选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
这场面,那叫一个“美国主导”:主持人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签字桌正中央摆着美国国旗,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只能站在边上当“背景板”。
美舰“密苏里号”上
这就好比一场大戏,主角是美国,配角是英国、苏联,咱们中国呢?连个像样的台词都没有。更可气的是,日本代表重光葵签字时,故意把笔摔在桌上,一副“老子不服”的样子。这哪是投降,分明是“战败国的最后倔强”。
咱们中国为啥选9月3日?这里面有两层深意:
1.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1945年的中国,交通不发达,很多地方8月15日根本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直到9月3日,报纸、广播才传遍全国,老百姓这才真正开始庆祝。就像你买彩票中了大奖,得拿到钱才算数,光听别人说“你中奖了”不算数。
当时重庆街头,鞭炮声震耳欲聋,卖报童喊破了嗓子:“号外!号外!日本真投降啦!”上海外滩,人们把帽子扔向天空,黄包车夫拉着客人满街跑,不要钱!这才是真正的“胜利狂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 历史话语权,寸土不让
苏联当年就深谙此道。1945年5月7日,德国先向英美联军投降,斯大林不干了:“必须重新向苏联投降!”于是5月8日,德国又在柏林向苏联投降。这就是“历史定义权”的争夺——谁主导受降,谁就是胜利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咱们中国选9月3日,就是在告诉全世界:我们承认9月2日的法律程序,但我们的胜利,得由我们自己定义!十四年抗战,我们拖住了70%的日军主力,三千五百万同胞伤亡,这不是“配角”能做到的。
2015年、2025年,咱们两次在9月3日搞阅兵。这可不是简单的“秀肌肉”,而是一场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持久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日本在篡改:把南京大屠杀说成“虚构”,把慰安妇称作“自愿”;
- 美国在淡忘:用五十年时间,把苏联2700万牺牲者的贡献,篡改成“美英击败纳粹”;
- 而我们在坚守:9·3阅兵是座灯塔,照亮历史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就像书里说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一把刻刀,刻着民族的记忆。”咱们搞阅兵,就是要让全世界记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东方主战场,是正义之战,是不容抹杀的伟大胜利!
结语: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人问:“为啥不选8月15日或9月2日?”答案很简单:8月15日是日本的“文字游戏”,9月2日是美国的“独角戏”,而9月3日,是中国人用十四年血火换来的“标准答案”。
历史就像一场考试,我们不仅要答对题,还要把答案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9·3阅兵,就是我们的“终极答案”——它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可欺,历史真相不可侮!
#历史##九三阅兵对铭记抗战历史有多大意义#日本试图干涉九三阅兵在怕什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来源:积极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