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几千亿!近年来,日本外务省是如何在华培养亲日汉奸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0:02 1

摘要:日本外务省近十年豪掷560亿日元(约合26亿人民币),系统性地在中国培养“亲日派”人士,试图改写历史认知、操控舆论走向。这一庞大计划从学界渗透到社交媒体,甚至深入地方政府体系。如此巨额投入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运作链条?

据英国媒体报道,日本外务省近十年豪掷560亿日元(约合26亿人民币),系统性地在中国培养“亲日派”人士,试图改写历史认知、操控舆论走向。这一庞大计划从学界渗透到社交媒体,甚至深入地方政府体系。如此巨额投入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运作链条?

日本外务省的“海外战略信息传播”专项预算始于2015年——恰逢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阅兵。其核心目标直指重构国际历史叙事,具体操作分两步走。

篡改教科书,游说海外出版社淡化战争罪行,例如将“卢沟桥事变”改为“日中两军武力冲突”,并删减“慰安妇”史实。

培养“亲日代理人”,通过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中国学者、媒体人赴日考察,要求其回国后传播“日本正面形象”。作家蒋方舟曾公开承认获24万元资助,出版《东京一年》盛赞日本;政法大学教授何兵撰写《日本法官为什么从不腐败》,将日本司法体系理想化。

讽刺的是,日本政府对“慰安妇”受害者的补偿总额不足百亿日元,仅占公关预算的18%,且从未正式道歉。

日本外务省的战术近年迭代升级,形成一套精密“认知污染”体系。

标签植入,在“绿皮火车禁烟”等社会议题中,植入“女权暴政”“男性空间压缩”等对立标签,将政策讨论异化为性别战争。某百万粉丝博主引导“禁烟歧视体力劳动者”的言论,后被曝光资金链关联日本亚洲青年文化交流中心。

时间锚点劫持,2025年6月中国公布“93阅兵”安排次日,日媒集中炒作“苏州日本母子遇袭案周年”,将普通刑事案件包装成“排外主义抬头”,话题微博阅读量达2.3亿次,其中72%的传播峰值出现在凌晨2-4点,符合机器水军作业特征。

解构民族符号,某历史博主在鲁迅诞辰日发布《鲁迅吸烟与启蒙精神的当代困境》,将戒烟倡议曲解为“文化清剿”,该博主三年累计获外务省“文化传播贡献奖”120万元。

外务省的培养体系,覆盖了国内社会各界,令人惊心。

学界与媒体,招募标准锁定“有社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如熊培云、马立诚等公知,赴日考察后需提交“成果”(如书籍、文章),并在社交媒体传播。媒体人访日后撰写“日本农业规划先进”“文化传承优越”等主题报道,甚至回国举办日本文化推介会。

青少年群体,通过“日中交流会馆”邀请中国学生访日,按地区分层,北京学生赴东京,江西学生去山口县,潜移默化灌输“亲日”认知。

记者群体是外务省重点围猎对象,受邀访日的中国媒体人回国后,纷纷撰写称赞日本城市规划、农业技术的文章。某记者在社交平台直言“中国应全方位学习日本”,获得788万次阅读——这正是日本想要的负面舆论效果。

日本的文化渗透策略早有百年根基,东亚同文书院,名义为“文化交流”,实为间谍机构。学生绘制中国战略地图,为侵华战争提供情报。汪伪特务李士群即出自该校。现代日本人学校,中国现有15所日本人学校(占全球总量16%),围墙高筑、禁止中国人入内。虽经教育局教材审核,但其封闭性引发间谍嫌疑担忧。历史上同类机构曾为日军侵华铺路,公众警惕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投入巨资,日本外务省的策略屡遭挫败。

核污水排海事件,2023年日本获批8137亿日元洗白预算,结果中国微博热搜前15条中9条是日本负面新闻,“核污水排海”话题阅读量超16亿,民意反弹强烈。历史真相的韧性,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铜墙指纹、鲁迅《友邦惊诧论》的教科书原文,始终对抗着外务省的“记忆篡改”。

郑强教授点破关键,日本用“糖衣炮弹”诱惑留学生,29人中28人留日,回国者若思想被渗透,可能在国家岗位上“帮日本数炮弹”。但鲁迅、李大钊等留日归国者证明,爱国者从不会被腐蚀。

如今,“笔部队”的幽灵从未消散:战前日本就创立“中日文化提携”计划,在华北收购《庸报》等媒体,为侵华铺路、战时汉奸报纸鼓吹“皇军不可战胜”,诋毁中国人“野蛮无知”、如今网络水军用“热点嫁接2.0”战术,在抗战纪念日炒作明星八卦冲淡历史记忆。

这种文化殖民,印证了郑强教授的警世之言:“日本天天想分裂中国,意志薄弱者留学归来坐上高位,就会害国!”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正在多维度反击。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26国元首齐聚北京守护历史共识,年轻父母带孩子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哭墙上的名字,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南京照相馆》《731》等电影直面血泪史,撕碎“画面血腥影响儿童”的模板化举报。

当日本右翼叫嚣“中日再战日本未必会输,因为中国有太多亲日朋友”,我们更需警惕,那些吃着日本“狗粮”的文人学者、潜伏体制的“知日派”、被洗脑的青少年,随时可能成为文化内应。

东京的算盘打得精明:死难者不会说话,幸存者终将逝去,只要花够钱、等够久,历史就能被“公关掉”。可他们忘了,南京城墙的弹孔仍在渗血,七三一遗址的镣铐依旧冰冷。这些铁证在亿万中国人的记忆里生了根,比560亿日元沉重千倍。

当日本外务省的网络水军深夜刷屏时,卢沟桥的石狮正凝视着黎明。历史的判决书,早在1945年密苏里号的投降书上就写定了。

日本外务省的560亿日元能买热搜、雇水军,却买不走中国人凝视历史的眼睛。当日本右翼在东京修改教科书时,南京的铜墙仍在无声控诉;当“亲日派”鼓吹日本街道干净时,福岛核污水正流向太平洋。这场较量无关仇恨,而关乎记忆的主权,一个拒绝遗忘的民族,永远不会输掉未来。

参考资料:

一名日本人在中国因间谍罪被判刑,外交部回应.--2025-07-16 15:50·上观新闻

来源:周律鸣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