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Figure公司宣布,其位于美国加州的新型人形机器人量产基地BotQ正式投产。这座工厂的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可制造最多12,000台人形机器人,未来四年内,Figure计划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按下“加速键”。
近日,Figure公司宣布,其位于美国加州的新型人形机器人量产基地BotQ正式投产。这座工厂的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可制造最多12,000台人形机器人,未来四年内,Figure计划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按下“加速键”。
Figure成立于2022年5月,由Brett Adcock创立,短短几年间便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公司以“让通用人工智能拥有实体”为使命,致力于打造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为工业、家庭以及社会服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023年3月,Figure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机Figure 01。其身高约167厘米,体重约60千克,能够负重20千克,并具备初步的双足行走能力。
在接下来的数月内,Figure 01不断进化:
2023年10月,首次展示双足站立行走视频。2024年1月,成功使用胶囊咖啡机制作咖啡。2024年2月,与OpenAI达成合作,借助AI模型提升机器人智能。2024年7月,与宝马达成战略合作,Figure 01正式进入工业制造领域。2024年8月,Figure 02正式发布。相比上一代,Figure 02的各项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硬件升级:身高168厘米,体重70千克,续航5小时。结构优化:采用外骨骼设计,集成电源和算力布线,提高可靠性。智能增强:搭载第四代机械手,具备16个自由度,可抓取25公斤物体。感知能力:前后共嵌入6个RGB摄像头,支持AI视觉系统,提升环境理解能力。2025年2月,Figure宣布结束与OpenAI的合作,并推出自主研发的Helix模型。这一创新AI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视觉、语言和动作的深度融合,使Figure机器人能够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Helix模型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全身协调控制:可精准操控35个自由度,实现精细动作。零样本泛化:可识别并操作从未见过的物体。多机器人协作:支持双机器人协同作业,提升工作效率。这一突破性的AI模型,使Figure机器人在智能化层面迈入全新阶段。
2025年3月15日,Figure正式启动BotQ工厂,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迈向规模化生产的新纪元。该工厂的生产模式有三大亮点:
高效制造工艺:采用注塑成型、压铸、金属注射等先进工艺,大幅缩短制造时间,同时提升零部件精度。严格质量控制:配备加速生命周期测试系统,通过极端工况模拟,提高产品可靠性。机器人自主协作:引入Helix协同系统,使机器人可自主完成装配、搬运等任务,提升自动化水平。BotQ工厂不仅是Figure自身发展的关键里程碑,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标志。
Brett Adcock透露,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的设计已完成,并将在BotQ工厂实现量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生产能力的提升,Figure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逐步改变未来生产力格局。
从Figure 01的初试锋芒,到Figure 02的成熟应用,再到Helix AI技术的突破,Figure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BotQ工厂的投产,无疑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人形机器人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
来源:小柯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