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明:跨越山海传递爱与希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3:09 1

摘要:王智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现在松桃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帮扶。2003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任东莞市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

王智明,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现在松桃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帮扶。2003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任东莞市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专业组成员,对内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擅长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毅然启程,心怀大爱赴征程

2024年7月的蝉鸣裹挟着热浪,却不及“组团式”帮扶的号召在王智明心中掀起的波澜。这位深耕心内科22年的主任医师,内心始终渴望着迎接新的挑战。

此前申请外出援医,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偏远地区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早已在他心底种下一颗种子。当松桃的帮扶机会出现时,那颗沉寂已久的种子瞬间破土而出。

“我想去更需要我的地方,用自己的专业为基层医疗注入新的活力,在不同的医疗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 王智明谈及报名初衷时,眼神中满是坚定。

然而,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家庭是他最难以割舍的牵挂,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妻子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年迈的父母虽然心疼儿子远行,但依然鼓励他:“放心去,家里有我们。”带着家人的爱与嘱托,王智明踏上了前往松桃的帮扶之路。

临行前,前任帮扶专家霍志成的一番话让他深感责任重大:“松桃的医疗设备有一定基础,但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才是帮扶的关键。”王智明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暗暗发誓要为松桃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扎根松桃,妙手仁心解民困

初到松桃,现实的困境远比想象中更严峻。当地医疗理念相对落后,患者对先进治疗方法接受度低,部分偏远地区的老人甚至对常见疾病缺乏基本认知。面对这些难题,王智明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他化身 “健康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在田间地头,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倾听村民的健康疑问,详细解答。

2024年9月底,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因心脏三支病变,在上级医院被告知需进行费用高达10 万元的心脏搭桥手术。因家庭经济困难,患者无奈放弃治疗回到松桃,病情却急剧恶化,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

王智明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和分析,决定采用更经济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案。手术当天,凭借精湛的技术,在团队的协作下,仅用1小时便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家属感激涕零,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智明深知,培养本土医疗人才才是帮扶工作的长远之计。他收了龙雪松、秦文贤等5位医生为徒,制定了系统的带教计划。无论是教学查房、门诊坐诊,还是手术操作,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们进步飞速,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为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徒弟龙雪松感慨地说:“王老师专业功底扎实,在冠脉介入等手术指导中认真细致,跟着他,我们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学到了对生命的敬畏。”

播撒希望,薪火相传筑未来

在王智明的帮扶工作中,CRT-D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成为了松桃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67岁的杨阿姨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多次因病情加重入院,生命岌岌可危。王智明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朝广团队经过反复研讨和评估,认为她适合实施CRT-D 植入手术。这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首例此类手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最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的帮助下,精心制定手术方案,手术顺利完成,杨阿姨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重获新生。这一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松桃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