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万年县政府披露的数据,该县出生人口从2008年的7934人锐减至2024年的2478人,学生规模以每年4000多人的速度递减,直接导致年均剩余超230名教师(主要为语数英学科)。网友@老李的评论扎心:“我们这代教师可能成为‘最后一代’,教案还没写完,学生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见过空荡荡的教室吗?在江西万年县,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常态。”
根据万年县政府披露的数据,该县出生人口从2008年的7934人锐减至2024年的2478人,学生规模以每年4000多人的速度递减,直接导致年均剩余超230名教师(主要为语数英学科)。网友@老李的评论扎心:“我们这代教师可能成为‘最后一代’,教案还没写完,学生就没了。”
想象一位乡村教师,深夜在台灯下批改作业,却不知道明年班上还能剩几个学生。你老家表弟刚考上师范,亲戚们还在夸“铁饭碗”,但万年县的现实告诉你:这碗饭,可能端不到退休。
争议点:支持方认为教师分流是资源优化,反方质疑“政策一刀切会埋没人才”。
万年县2023年教职工总数7184人,但学生仅7.8万,师生比已失衡。对比2008年,当地需新增教师应对“婴儿潮”,如今却要消化“空教室”。
李老师(化名),35岁英语教师,在乡镇中学任教10年。去年她带的班级从45人缩至28人,今年更接到转岗社区教育的通知。“我教案里还夹着‘如何激发大班学习兴趣’的笔记,现在用不上了。”
经济学中的“滞销品处理逻辑”——当某商品(如英语教师)供大于求,要么降价促销(降薪),要么转换货架(转岗)。万年县计划将富余教师转向职业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本质是“教育库存清仓”。
政策文件里写着“结构性均衡”,但某小学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还摆着十年前全县教师节合影,照片里一半人已转行开奶茶店、做短视频博主。
张老师(化名),原县城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主动转岗乡村振兴办,用“统计知识”帮村民分析种粮数据,意外成为“网红干部”。他说:“站在田埂上教概率分布,比在黑板上画图表更鲜活。”
某乡村小学废弃教室里,黑板报上还留着“新学期新气象”的彩色粉笔画,墙角堆着蒙灰的扩音器。网友@怀旧派说:“我们那代人的晨读声,现在是抖音神曲的背景音。”
00后网友吐槽:让40岁老师转型做直播?建议先给他们配个防脱发滤镜!通勤听播客更实在,毕竟班车上有的是时间。
教室也许会空,但教育永远不会缺席——只不过下一课,得去田间、直播间、甚至养老院讲。
评论区聊一聊:①“教师转岗是资源优化还是人才浪费?” ②“你支持‘师范生招生减半’吗?”
来源:教书酱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