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朝鲜留学日记:免费食堂、深夜亮起的红字、不能恋爱的同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23:04 1

摘要: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韩国将来还有机会去,但朝鲜,或许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能真正走进它、感受它、读懂它。

#2025成都国际车展#

2018年春天,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

一边是时尚现代的韩国庆熙大学,一边是神秘陌生、几乎“与世隔绝”的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

我选择了后者。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韩国将来还有机会去,但朝鲜,或许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能真正走进它、感受它、读懂它。

于是我拖着行李,登上飞往平壤的航班。当飞机缓缓下降,我从舷窗望出去——满眼是五彩斑斓的小房子,像极了童话里的北欧小镇。邻座一位经常来往做生意的大叔对我说:“你看,朝鲜人每个季节都会自愿刷一次墙,让城市永远新鲜。”

那一刻我就知道,这193天,注定不凡。

金日成综合大学,朝鲜最顶尖的高等学府。

走进校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金日成的雕像,庄严而肃穆。校园像一座被精心打理的大庄园,绿化极好,小松鼠和鸟雀时不时从路中间蹿过,不怕人,也不扰人。

我们有自己的电子图书馆和游泳馆。电脑是Win7系统,泳道是国家标准——你几乎能在这里找到一切现代化设施,却又明明活在另一个“时空”。

校园里随处可见标语:“学习就是战斗”;教学楼顶上一排巨大的红字晚上会亮起:“伟大的金日成和金正日永远与你同在”。领导人的名字被特意放大,我们在宿舍阳台上也清晰可见。

在这里,所有本地学生都要佩戴领导人头像的徽章。女性必须穿及膝的裙子,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人检查着装。从正门进校园要对雕像鞠躬,但我们留学生常抄近道,也就“逃”过了这类礼仪。

我们不能和朝鲜学生一起上课,走在路上他们也不会主动和我们说话。恋爱更是绝对禁止。曾经有一个朝鲜学生和留学生谈恋爱,后果是被开除学籍。

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群特殊的“学伴”——同宿生。

他们是校方精挑细选出来的“根正苗红”的朝鲜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或官员子弟,成绩优异、思想可靠。名义上是帮我们适应生活,实际上也承担着“注视”的职责。

每隔一段时间,同宿生就会换一批。而一旦轮换,就不能再联系我们——否则他们可能会有“叛国”的风险。

我的一位同宿生姐姐,尹珍(化名),从小在北京长大,高中后才回朝鲜。她本来可以留在北京,却毅然选择回来报效祖国。她说这是他们爱国教育的结果。

她来过我宿舍串门,听到我在放韩国乐队的歌,无奈地说:“韩国的音乐就是这样,没内涵。”但她也会在闲聊时跟我说,“自从中国男明星曾小凡出轨,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你看,再严肃的体制之下,青春的心事,原来都一样。

我们在朝鲜的生活,远比想象中丰富。

平壤地铁卡5块钱坐120次,我经常出门溜达。只要不出军事区,手持学生证我们就能自由活动。

这里有台球厅、保龄球馆、KTV,甚至还有夜店——虽然更像“老年迪斯科”,但灯光炫酷,居然还放英文歌。只有外国人能进。

我爱上了打台球。在高丽饭店的台球厅,阿姨们穿着优雅的包臀裙教你打球,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台球可以这么美。

我也会一个人散步。

有一次,我听着音乐边走边哼,突然被一位持枪的协管军人拦下。我吓坏了,连忙解释“我只是在散步”。他请示队长后竟放我走了。后来才知道,我差点走进了“禁区”。

还有一次我去清凉亭买面粉,店里没有,售货员一个电话,一位老奶奶就直接把面粉背来了。

这种“计划之外”的温度,让我一次次动容。

在朝鲜,我们主要用朝币、美元、人民币和欧元。在小店买东西得用朝币,揣着十几万“巨款”走在路上,感觉自己富得流油。

进口商品很贵,一罐可乐要2美元。本地人很少喝,但他们很多人用最新款的苹果、华为、小米手机。我在地铁里见过有人玩《滑雪大冒险》,孩子们放学路上会自觉拔杂草,街道干净得发光。

他们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封闭。

2018年6月,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会晤,我们先从外网知道了消息,他们却会主动来问我们“有什么新进展”。老师也曾问我“去北京的机票多少钱”。

他们都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最震撼的,是参加朝鲜建国七十周年庆典。

我们被安排坐在主席台旁边,金正恩一出场,全场山呼“万岁”。十万人的游行队伍踩着跳跃式的步伐,推着领导人雕像、挥舞旗帜、展示科技成果……那一刻的集体情绪,像海啸一样汹涌而来,我终身难忘。

离别终究来了。

临走前,我们悄悄给同宿生姐姐们送了些小礼物。她们收下了,还笑着说谢谢。

可送机那天,一位同宿生匆匆跑来找我,塞给我一个包裹——里面正是我们之前送出的礼物,用胶布缠了一层又一层。

她说:“你是班长,这些……还给你们。”

我没有怪她。我知道,她们不是冷漠,只是不能。在国家任务和个人感情之间,她们没得选。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193天里所有的温暖、陪伴、约束和沉默,都是这个国家的真实面孔。

回国后,我常常想起朝鲜。

想起那里蓝得不像话的天空,干净得发光的街道,想起食堂四菜一汤把我喂胖的七八斤,想起阳台上的吉他声、没有微信却真心相对的夜晚。

因为网络不便,我们回到了最原始的交往方式:敲门邀约,面对面聊天,一起散步、唱歌、倾诉。七个月的相处,深过国内四年。

世界在变,朝鲜也在变。也许有一天,它不会再这么神秘,也许有一天,尹珍姐姐能自由地听她想听的歌、留她想留的礼物。

但在那之前,我会一直记得——

曾经有一个国家,用它特有的方式,告诉了我什么是纪律、什么是爱、什么是青春别无选择的深情。

那不是压抑,那是一座孤岛独特的浪漫。

来源:百姓闻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