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冷战风云下的美军常礼服:各军种风格的“制服”叙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22:57 3

摘要:冷战时期,美国军队各军种的常礼服不仅是军人着装,更是各军种形象、传统与功能需求的集中体现。其中,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常礼服各具特色,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冷战时期,美国军队各军种的常礼服不仅是军人着装,更是各军种形象、传统与功能需求的集中体现。其中,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常礼服各具特色,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①美国陆军绿色常服——重塑威严与传统延续

1954 年启用的绿色常服(Class A),取代了二战时期的绿棕色制服,成为冷战时期美国陆军最具代表性的常礼服,是陆军形象的核心象征。

该常服采用橄榄褐绿色的四纽扣西装式翻领外套样式,整体设计无腰带,给人以简洁干练之感,展现出陆军在战场上的务实风格。在军衔标识方面,军官袖口带有黑色袖带,而士兵则无此设计。军官肩章为金属衔级徽章,彰显其身份地位;士兵则通过臂章上的布制军衔来表明等级,这种区分方式既清晰又符合陆军的传统习惯。

另外,该常服还需搭配浅灰色衬衫与黑色领带,整体色调沉稳。左胸佩戴勋略表,即个人资历章,用以展示军人个人的服役经历和荣誉;右胸则为集体荣誉章,体现了陆军对集体成就的重视。

二战结束后,由于大量老兵广泛穿着旧制服,导致陆军军服形象逐渐平民化。为重塑陆军威严,1954 年,这款绿色常服应运而生,并在整个冷战时期,包括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始终伴随着美国陆军。尽管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因其面料陈旧(70 年代使用的涤纶面料)而受到批评,但它依然服役至 2015 年,才被蓝色 ASU 制服所取代,其服役时长长达 61 年,成为冷战时期极具标志性的军服之一。

②美国海军常礼服——等级分明与礼仪之师

美国海军的常礼服严格区分军官与士兵,并且按照季节分为蓝色常礼服(全年适用)和白色常礼服(夏季/热带穿着)。

其中军官的蓝色常礼服为国际上通用的深蓝色双排扣西装外套样式,每排整齐排列着三枚金纽扣,显得庄重而典雅。内搭白色衬衣,搭配黑色领带,整体色调简洁大方。袖口处的金色条纹是军衔的重要标示,例如校官的袖口为细条纹,通过这种细致的区分,清晰地展现出军官的等级差异。

而夏季的立领白色外套独具特色,不过在 2017 年之前,男女款式有所不同。白色外套搭配金色肩章或袖口军衔条纹,进一步强化了军官的身份识别与威严形象。

在士兵制服方面,士兵的常礼服具有典型的水兵服风格,深蓝色的大披肩领上带有三条白纹,搭配黑色喇叭裤,展现出海军士兵的独特风貌。白色款则是同款的白色设计,衣领与袖口装饰有深蓝条纹,在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适应不同季节和场合的需求。军帽方面,士兵佩戴“迪克西纸杯帽”,这是一种白色棉质无檐帽,成为海军士兵的标志性装扮之一;而军官则戴白色大檐帽,帽檐饰有金色橡叶刺绣,凸显军官的身份与地位。

美国海军的常礼服兼具“常服”与“礼服”的双重功能。通过配饰的调整,可以轻松转换不同场合,例如在需要更隆重的场合,搭配全尺寸勋章即可升级为 Full Dress 礼服,充分体现了海军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不同场合着装的精细考量。

③美国空军常礼服——简洁实用与现代气质

美国空军的常礼服于1944年设计,1999 年全面推行,以标志性的空军蓝为主色调,设计风格简洁实用,充分体现了空军作为技术军种的特质。

上衣采用三纽扣西装式翻领外套样式,银色纽扣上刻有“哈普·阿诺德之翼”,这一图案是美国空军的标志。士兵徽章带有圆环,而军官徽章无圆环且尺寸更大,这种细微差异有助于区分士兵与军官。

在军衔标识方面,军官在肩绊处配有金属衔级章,士兵则在衣袖上佩戴布制蓝白军衔徽章。同时,军官袖口有深蓝色编织条纹,将官的条纹宽度为1.5 英寸,校尉官为0.5英寸,通过条纹宽度清晰地表明军衔高低。

在着该常服时,需内搭浅蓝衬衫,搭配领带(女兵使用领口袢),在头部配饰方面,军人可以选择大檐帽(将校军官强制佩戴)或船帽,整体搭配展现出空军的整齐与干练,其中B 型常礼服为单穿浅蓝长袖衬衫,搭配勋略与姓名牌,适用于日常办公等较为常规的工作场景,既保持了空军的特色着装风格,又方便军人在工作中的行动;而C 型常礼服为浅蓝短袖衬衫,不系领带,主要适用于夏季的非正式场合,这种设计充分考虑了夏季的气候特点,使军人在炎热天气下也能保持舒适得体。

美国空军脱胎于陆军航空队,但在常礼服设计上更加简约,例如不强制敬礼等细节,体现了空军作为技术军种追求高效的特质。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这种设计风格与空军的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理念相契合,展现出空军独特的现代感。

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美军各军种常礼服的设计,充分反映了各军种的传统与功能需求。陆军常服延续战场实用主义,海军常礼服强调等级与礼仪,空军常礼服突出技术军种的现代感,它们共同构成了冷战时期美国军队独特的着装文化景观。

来源:80後佬莮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