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8月28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4年枣庄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务与纪检室主任徐海峰在发布会上介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就像守护绿水青山的“眼睛”,其布点的意义重大。在大气、水、声、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8月28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4年枣庄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务与纪检室主任徐海峰在发布会上介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就像守护绿水青山的“眼睛”,其布点的意义重大。在大气、水、声、土壤等领域科学布设监测点位,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捕捉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同时也能及时回应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切,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下面是各领域的具体布设情况: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设有86个自动监测站点,包括6个国控站、9个省控站、65个乡镇站、1个超级站、1个交通站和4个工业园区站。这些站点的布设兼顾了不同行政区域、功能区域(如工业园区、交通干线等)以及城乡范围,能全面反映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和区域差异。监测指标涵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PM10.PM2.5、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大气颗粒物中阴阳离子组分、重金属、有机碳和元素碳等项目。
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共18个,包括6个国控站、10个省控站、2个市控站,点位覆盖全市主要河流。通过在主要河流的关键节点布设监测站点,可有效监控河流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流域内的水污染状况。监测指标有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流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等。
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声环境自动监测站11个,均为国控站点,点位覆盖建成区,包括3个一类功能区(居住、文教机关为主)、3个二类功能区(混合区)、3个三类功能区(工业区)、2个4a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这样的布设能全面反映不同功能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管理的需求。
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手工监测,按照国家、省、市三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布点,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本底状况和变化趋势。
枣庄市监测频率和数据更新机制情况:自动监测方面:大气、水质、声环境的自动监测数据均为实时上传至平台更新,能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控,一旦出现异常可及时预警。手工监测方面:按照国家、省、市三级监测方案及环境管理需求布设点位,涉及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农村环境等要素,监测频次按照省方案推进,监测后当月上传数据至系统进行审核。
自动监控、手工监测构成互相补充的监测手段,覆盖水、气、声、土壤等环境要素以及辖区内的重点污染源。为适应美丽中国建设考核监测体系,枣庄市自2024年起有序开展监测点位调整。截至目前,已完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农业面源、农村黑臭水体及污水处理设施、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等重点领域监测点位调整。调整工作结合本市生态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优化点位布局,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覆盖,提升数据代表性和准确性,确保监测结果全面体现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环宇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