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被瞒了多年,《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15:05 2

摘要:“孙悟空大闹天宫,那场面,天兵天将都拿他没辙!”“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些《西游记》里的经典情节,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孙悟空大闹天宫,那场面,天兵天将都拿他没辙!”“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些《西游记》里的经典情节,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

要是问起《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估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吴承恩啊!这谁不知道!”但你敢相信吗?这个看似板上钉钉的答案,在学术界竟然引发了一场长达百年的激烈争论,甚至有不少人振振有词:吴承恩或许根本就不是《西游记》真正的创作者!

一、神秘古籍:作者究竟何方神圣

当我们翻开明代最早的《西游记》刻本,比如1592年的“世德堂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个十分诡异的情况——全本书竟然没有作者署名!在明清两代,很多读者都认为《西游记》是元代道士丘处机的作品,毕竟丘处机写过一本同名的游记。但到了清代,学者们一番深挖后发现,此“西游”非彼“西游”,这才帮丘处机洗清了这场“跨时空乌龙”。

二、吴承恩“上位”:学术圈的推理大作战

关键突破口:地方志里的隐秘线索

清代有个学者叫吴玉搢,在翻阅《淮安府志》时,发现吴承恩的名下记载着《西游记》,可全书却对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只字不提。这就像侦探小说里那种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玄机的线索。一本不知内容的“消失的书”,和一部没有署名的传世巨著,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这实在太让人好奇了。

大咖“认证”:鲁迅、胡适的力挺

到了20世纪初,鲁迅和胡适两位学界大咖对吴承恩的生平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吴承恩擅长写志怪小说,而且仕途不顺,后来沉迷于神魔故事的创作,他的风格和《西游记》里那种辛辣的讽刺简直不谋而合。在两位大师的力挺下,吴承恩作为《西游记》作者的说法就被写进了教科书。

然而,质疑声从未平息。有学者指出,《淮安府志》里记载的《西游记》可能只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和我们熟知的神魔小说并非同一本。而且,《西游记》里有大量金丹道教的术语,从这个角度看,它更像是出自明代皇室道士之手。

三、为何偏爱“吴承恩”?文化符号的奇妙诞生

尽管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争议一直不断,可为啥大众还是更倾向于认为作者是吴承恩呢?这里面其实藏着三个关键因素:

- 民间传承:《西游记》的故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历代说书人、戏曲家共同创作的智慧结晶,就像一个不断升级的“超级IP”。吴承恩更像是那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集大成者,他用自己的妙笔为这个故事赋予了文学价值,让它从民间传说摇身一变,成为了经典名著。

- 时代呼应:《西游记》里对官场的讽刺,对自由的追求,和明代中后期追求思想解放的社会潮流不谋而合。吴承恩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把钥匙,恰好能打开读者对这本书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让大家更能感同身受。

- 传播需求:比起虚无缥缈的“集体创作”,一个具体的作者形象显然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就像《荷马史诗》,虽然不一定是荷马一个人写的,但“荷马”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人类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吴承恩也是如此,他已经成为《西游记》的一个文化标签。

四、谜团依旧,经典永恒

在今天,《西游记》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可以是热门手游里酷炫的孙悟空皮肤,是电影中燃爆的“大圣归来”,也能成为全网玩梗的“唐僧碎碎念”素材。它的魅力早已突破了“作者是谁”这个谜题的局限,就像书中的筋斗云一样,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自由穿梭,构建起一个包容万物、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化宇宙。

假如吴承恩真不是《西游记》的作者,你觉得这位神秘的创作者会是谁呢?是同样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还是深藏功与名的道士高人?又或是无数无名创作者共同的智慧化身?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吧!

#西游记# #四大名著# #冷知识# #吴承恩#(头条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来源:娱七娱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