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早的风筝是什么做的?”“风筝五大派系是什么?”“传统的中国风筝上有哪些寓意吉祥的图案?”2025年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当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场关于风筝的互动,吸引不少观众抢答参与。
“最早的风筝是什么做的?”“风筝五大派系是什么?”“传统的中国风筝上有哪些寓意吉祥的图案?”2025年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当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场关于风筝的互动,吸引不少观众抢答参与。
这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指尖上的风筝艺术——《风筝手工课》”活动。场地一侧,长达2米多的展台上,陈列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十二生肖风筝文创,更让人眼前一亮,英国苏帕杜首席商业和运营官莎拉·阿巴思诺特刚进会场也被吸引住了,忍不住上前拍照。
河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光在致辞中介绍说,风筝的历史很古老,大概有2000多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就是风筝。“随着历史变迁,风筝也在不断创新,人们为其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小风筝也可以做成大产业。”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宋长虹为观众详细讲解风筝文化、风筝派系,并从国内外风筝的不同讲到宋室风筝。宋长虹是汴京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其作品曾在山东文化馆、河南博物院等地展出近百场。互动环节,宋长虹拿出多个材料包,与现场读者一起体验风筝制作,并用各自喜欢的装饰为风筝做个性化设计。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风筝手工课》是河南人民出版社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五育并举”课程,内容涵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理论学习包括风筝的历史、文化、种类与用途,以及扎、糊、绘、放等核心技艺。实践操作阶段,根据难易度差异,每节课或每两节课动手制作一种风筝,如菱形风筝、三角形风筝、王字形风筝、八卦风筝、鹦鹉风筝等。
杨光表示,这门课程旨在践行“活化内容、触达用户、回归阅读”的核心理念,通过设计、制作和放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助力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魏文杰/文 赵墨波/图
编辑 张磊
校对 吕淑丽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