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天地 全方位大预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21:49 1

摘要:如果只选一个今年最关注的新开业商业项目,那我把唯一一票投给太平洋新天地XINTIANDI GALLERIA(下文简称:太平洋新天地)。

如果只选一个今年最关注的新开业商业项目,那我把唯一一票投给太平洋新天地XINTIANDI GALLERIA(下文简称:太平洋新天地)。

太平洋新天地俯瞰实景

如果把上海新天地比作人,那我们绝对有望在太平洋新天地身上看到这位已经认识了24年的老熟人不为人知的全新一面。毕竟这是上海新天地全域继2015年新天地湖滨道开业后,时隔10年的首次“上新”。如此大事件,怎能不关注?!

我怀揣好奇心,在项目试营业前现场探班,并将所学所感梳理分享,希望大家看后能建立较为清晰的前期认知,便于9月后到现场更高效地理解项目整体的规划逻辑。

项目定位如何做?

——有对上海新天地的延续,但更多是差异化。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太平洋新天地自成一体。

项目虽然隶属于大新天地片区,但也是10年来首次扩容上海新天地的边界。从下图能看到,其虽与湖滨道仅一街之隔,但规模尺度是全域各单体之中最大,8.8万㎡的商业体量几乎等同于新天地广场+新天地时尚一期、二期的总和,说太平洋新天地自成一体不算夸张,甚至可以单打成为一座中型的一站式综合体。

上海新天地全域示意图

街区尺度方面,此前的上海新天地中轴线为南北生长,太平洋新天地将触角向东延伸到了西藏南路,拉长了东西向尺度的同时也更易触达大量本地客群。放眼全国各地案例,“轨交多线上盖”不少,但在广度上覆盖到三个甚至四个不同地铁站的项目可能就独一份了。

轨交站与项目的位置示意图

从构成来看,个人认为太平洋新天地不会完全脱离上海新天地整体的核心定位大框架——例如不会一下子跃进到奢侈品定位(如果要逐步引入奢侈品,显然从石库门街区入手才更符合常理),但绝对会拥有自身的独特调性和更为精准的定位方向,这些在和项目方交流、现场探班后得到验证——这有别于过往上海新天地的独特感,更多会聚焦于文化场景、静谧空间、高品质生活及消费内容。

具体来讲:

新项目在规划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植入更现代化的商业设计理念——6500㎡天幕可以让人们享用户外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得到庇护,其构成的星状动线街区也将成为此类结构案例的全新范本。

太平洋新天地平面导视图

这与二十四年前规划石库门街区相比显然已是跨越多个周期的不同作品,且与几个已有十几年历史、硬件可塑性较弱的改造项目也风格迥异,新形态、新观感,肉眼可见。

巨型天幕实景

至于更早先就已投入使用的三栋全新写字楼带来的增量,在我们说商业项目时,往往会套用“写字楼为项目输送优质白领客群”这样的话术,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一顿午餐是逃不开的刚需外,人们更多琢磨的也许是下班后如何“逃离”。因此,延长周边办公客群的业余驻留时间,是太平洋新天地在招商规划时的重点考量之一,这甚至是所有具有写字楼配套项目的长期共同课题。

写字楼鸟瞰实景

衔接西藏南路的全新界面,则为项目带来了更多“本土味”。这种本土味,是相较于以石库门街区为核心区域更国际化的对比语境下而进行的探讨。其中包括西藏南路东侧的现有住宅存量;另外此前已官宣大新天地片区将跨过西藏南路,开发永新里地块,未来不仅能为西侧商业赋能,甚至与大豫园片区完成接壤助力共荣。

同时贯穿杨浦、虹口、黄浦等城区的8号线沿线的众多本地消费者,也将成为太平洋新天地的潜在客群。

最后,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项目修缮了喇格纳小学、章太炎故居等历史保护建筑,有故事的空间能够助力引入更为多样和具有文化想象的内容;同时东台路作为项目内的轴心干道,不仅在物理层面串联起社区,其作为曾经上海盛极一时的古玩市场,能挖掘的历史故事可就多了,堪称为太平洋新天地打造新内容的灵感缪斯。如果你关注项目的自媒体平台,已经会陆续看到不少轶事。

西藏南路沿街的章太炎故居

喇格纳小学

以上项目特有的区位和结构对定位方面的思考,为太平洋新天地在招商规划方面建立准绳。

品牌招商怎么搞?

——既要承接上海新天地积累的优势,又要因地制宜做出全新的提案和自我挑战。

在向项目方同行讨教前,我获取的信息仅来自沿街露出的围挡画面,当时“户外”“街区”标签占据了认知的主要权重,思考的更多是沿街各方向区域如何规划氛围,但当我走过一次内场,感受到了项目充裕的内部空间和彼此间的关系后,对于规划的思考逻辑也发生了极大转变,认知也变得更为立体、丰富。

用两个词概括是:

上下兼顾

内外兼修

虽然完整探班会等到项目完成度更高后再为大家奉上,但就目前而言,已经能归纳出一个“大纲”。

首先,自上而下来看。

在深入探班前,很容易将视角聚焦于项目的开放式形态以及沿街规划,实际上太平洋新天地在垂直动线方面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高区部分,最大亮点莫过于位于2、3层的退台式露台设计,丰富建筑结构多样化的同时,更为项目引入优质餐厅甚至是零售品牌创造了额外的议价力附加值。

露台效果图

如果说上海新天地西组团(新天地广场,石库门街区及新天地时尚)鉴于其海纳百川的标签,多以偏国际化和普适性的西餐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本土特色风味为主打品类,那太平洋新天地的目标就是打造为各国风味的集大成,与石库门街区、主打年轻消费定位的新天地广场等项目形成完美错位和互补。

目前2至4层露出的餐饮品牌包括且不限于:

不夸张的说,这些餐饮品牌放到一站式盒子型购物中心中,也足以成为客流引擎,某种程度上将会成为太平洋新天地吸引到更多聚餐等日常消费场景需求的全客层。

此外,项目对具有夜经济属性、带有小酒馆业态的品牌或定制店进行了针对性的招商,引入了高端酒廊俱乐部KLAZ等品牌,期望能够在市中心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工作之余得到放松的微醺空间,相对于繁华甚至稍显喧嚣的石库门街区,太平洋新天地会创造优质且更显静谧,更具沉浸感的体验氛围。这对应了上文所述的话题,旨在留下写字楼里的近距离客群,甚至辐射到淮海中路等更多办公族。

更显高区别有洞天的是,演出、夜店等业态品牌将会齐聚太平洋新天地,丰富夜生活,伴随位于地下空间的影院、KTV等业态,这些可都是过往上海新天地各项目内相对缺失,或者说是缺乏消费场景的业态增量,也因此成为了项目最早官宣的一批重要商户。是不是越来越有一站式属性的感觉了?!

相关阅读:

太平洋新天地首批夜生活品牌揭晓,天幕之下演绎「新」式生活

据悉项目甚至会利用到上文提及的学校等特殊空间,增加数千平米的艺文型内容。

地面部分,也是在筹备阶段就已能为人所见的区域,核心业态分为两方面。

1、集中了以户外运动零售大店为主要沿街界面的规划,同时配搭具有年轻调性的时尚鞋服零售品类,整体更彰显活力动感,又些许延续了新天地时尚的调性。

其中不乏中国新一代户外运动及装备领导品牌PELLIOT将在此开出上海旗舰店;城市运动生活品牌Oneup将开出品牌的首家门店;UNDER ARMOUR OUTDOOR则将带来中国首家旗舰店等亮点。

形象方面,THE NORTH FACE、UNDER ARMOUR OUTDOOR、PELLIOT、Onitsuka Tiger等多个沿街品牌能够获得优质的展示面,甚至打造双层外立面,拔高店铺规格,这有助于品牌倾斜新品发布、限量发售等话题资源给到项目,届时巨大天幕下的户外中庭就有了用武之地。

2、高端化妆品同样在社交媒体出镜率很高。相对于石库门街区以零售形象为主导的彩妆、香氛品类,太平洋新天地引入的品类更趋向于高端美容护肤,环境和服务会占据更高权重,配搭多个设计师女装业态,有助于服务好周边住宅、办公高端客群所需,务实定位对应了上文所述的逻辑。

此外,拥有舒适外摆空间的沿街铺位,布局休闲餐饮业态则是最为情理之中的呈现,这就不赘述了,但品牌还是很优质的。

最后,地下部分,太平洋新天地未来将与轨交8/10号线老西门站连接,用常用话术来讲,会为项目输送充足的自然客流。

通往地下楼层的步梯实景

因此在地铁层的打造方面,与常见的区域型购物中心类似,是容易聚客的楼层,引入了众多优质、有活力、能达成高频消费的零售和餐饮品牌,不过太平洋新天地不会止步于此。

项目最为重要的特色业态之一“FOODIE SOCIAL东台食集”正位于此,虽然同样可以理解为“白领食堂”,但你绝对可以相信瑞安新天地打造创新项目时对于片区文脉的洞察和解构能力,并在正统逻辑框架下展现出新颖的产品力,领略到老字号品牌在空间内焕发出全新魅力,这个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东台食集:东台路,烟火之上的日常

聊完上下兼顾,再来说说内外兼修。

这里的“内外”,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更广域,是“项目内”和“项目外”。

如果说上海新天地全域各项目在多年经营后已建立了清晰的用户画像,那太平洋新天地作为新项目,不能想当然顺着说海纳百川、吸引八方来客,而是理应着眼于“脚下”才更为务实,这也是招商规划的重要依据。

首先项目拥有A-E五栋商业楼宇,以东台路为轴心干道对东西两侧进行大框架的氛围区隔,A、B栋位于东侧;C、D、E栋位于西侧。

其中西侧更临近目前上海新天地片区整体商业氛围,凝聚活力,因此以上文所述“户外运动+时尚鞋服零售”作为主要品类组合。

东侧相对静谧,以上文所述高端美妆及护肤品牌为代表,旨在更好地服务好高质尤其是女性客群。

与美容服务属于同一大业态的,还包括有美体理容、运动健身、悦己生活等生活方式相关品类,由于业态和所需面积条件不同,因此被分散在了项目五栋楼的多个点位。

相关阅读:

新鲜入驻 | 太平洋新天地生活方式品牌揭幕,续写大新天地生活新篇

异曲同工的还有例如家具/家居生活方式品牌,会布局于东侧,更临近高端社区,提供高客单价的品质选择,这类组合方式很难在日常全天候以“热闹”为主导的石库门街区等项目中实现,但在太平洋新天地就有了落位的依据,与娱乐体验业态类似,极大丰富了大新天地片区的消费结构。

利用“项目与周边”以及“项目与空间”的关系来理解业态的规划及品类的落位,能更易感受到内在的逻辑依据,这些等未来陆续呈现后应该会更明确。

另一方面的“内外”,则更聚焦于项目本身,是项目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撇开天幕结构,太平洋新天地给到我最大的感受,有点类似晶耀前滩这种多栋楼宇结合户外街区的组合方式,各楼宇拥有不同的内场空间和尺度,自成一派的同时又通过连廊系统相互关联。

连廊效果图

从实际逛感来看,内部空间结构和质感与港汇恒隆广场的北区较为接近,虽然不大但有足够的店铺数能够独立成区,且通过有效的品牌组合形成氛围。这也是为什么除了户外运动、餐饮品类等主流外,上文提及的众多设计师品牌们会扎堆入驻,比如B栋女性氛围更浓郁、D栋则活力值拉满。

室内效果图

以上这些,还只是在对外开放并陆续完善前基于现有信息的汇总和梳理,等完整开业后,相信会有更多深入的内容可以挖掘,我也会以探班报告的形式带来图文复盘。

企划运营怎么玩?

——更高!更广!更深!

上海新天地已经度过了24年,粗算一下,拥有多个场域的项目一年举办近400场大大小小活动不在话下,也就是说整个上海新天地至今可能已经举办了近万场活动,在行业中可以算是碾压性数字,得跨越多少人的职业周期呀,那么还有什么新的切入点呢?

还真有,甚至可以从技术层面分类阐述。

高度:

250米高的写字楼,足以助太平洋新天地在垂直领域做文章。

早在7月1日,位于写字楼55层的360度全景观光厅已经正式亮相,当我们去国外时,往往会把登高观赏城市天际线作为重要一站。上海有,但能想到的代表是陆家嘴三件套,浦西核心商圈的的代表案例呢?我希望太平洋新天地能够填补空白。毕竟其向东能看到陆家嘴天际线;作为淮海中路的起点,向西又能将浦西主要核心风貌尽收眼底,说无死角都不为过。

此外,事件型活动方面,类似登高等健康生活方式导向的企划当然也可成为与品质生活方式、写字楼客群、户外运动品类等各方面配搭的选择。

广度:

剧透时间,据悉,项目亮相后会有一个以“玩车节”为主题的类似嘉年华形式的活动,这也是在市中心核心商圈我未见过的有趣形式,鉴于大新天地整个场域与城市道路融合的开阔性特色,甚至可以让车动起来,而不仅仅是载具摆设,用移动的视角来感受整个新天地的广度一定别有一番趣味。

湖滨路吉安路路口实景

另外,巨型天幕所打造的开放式广场空间不是中庭胜似中庭,能玩出什么花?也是未来重要看点之一。

深度:

瑞安新天地对于历史文脉与商业的结合水平在业内有目共睹,如果说石库门街区已经是该领域的天花板,那东台路则带来了全新的故事。

太平洋新天地并非修旧如新,但同样只要遵循过往、发挥想象,就能够让客人在现代化的场域中遇见历史,获得更多有关城市文化的体验。

这点从项目前期宣传就已经能有所体现,例如东台花市是典型的落地案例。

同时如果你关注项目的自媒体平台,会发现其系列策划甚至不像在介绍推广一个商业,而是在对过往文化的保留、记录以及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新天地也是上海新天地众项目中,唯一拥有独立新媒体账号平台的(其他都统一规划在上海新天地平台下),彰显了这个在社交媒体时代诞生的新成员的个性。

具体到现场,FOODIE SOCIAL东台食集定会有一些历史文脉的定制化呈现,同时如果关注细节,人们在各种公共空间也一定会偶遇更多设计巧思。

项目9月试营业在即,本文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全方位预告,除了露出的品牌外,应该还会有更多惊喜亮相,期望图文探班早日与大家“见面”。

来源:商业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