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年前,我来到这片被沁州黄小米滋养的土地,成为太行山深处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而今,当我站在八路军总部小东岭旧址的青石台阶上,看着村民们笑意盈盈地接待八方来客,忽然懂得:我见证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蜕变,更是一场跨越八十多年的精神接力。
八路军总部小东岭村旧址全貌航拍视频
星火·名片
星火·讲述
七年前,我来到这片被沁州黄小米滋养的土地,成为太行山深处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而今,当我站在八路军总部小东岭旧址的青石台阶上,看着村民们笑意盈盈地接待八方来客,忽然懂得:我见证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蜕变,更是一场跨越八十多年的精神接力。
1938年春天,抗战烽火正炽。朱德、彭德怀等将领在此召开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这座平静的山村一时将星云集。每当讲解到这里,我总会放缓语速——这场会议之所以选择小东岭,不仅因为其易守难攻的地势,更因为这里有着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会议上制定的“军民联合抗战”方针,就像一颗种子落入沃土。八路军帮老乡抢收粮食,老乡们把最后一口粮送给伤员;战士帮村民修葺房屋,村民连夜为部队纳底做鞋。村里老人至今仍能娓娓道来,当年那些穿着灰军装的年轻人,不仅帮他们耕种收割,还在打谷场上架起篮球框,飞扬的笑声穿透战争的阴云。
这些故事不是档案里的史料,而是活在村民口耳相传的记忆里。当老人用长满老茧的手比划着当年篮球场的位置时,我忽然明白:鱼水情深从来不是历史概念,而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的实践。
修缮一新的小东岭村,正绘就着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近年来,我们争取到604万元文物保护资金,不仅修缮了旧址,更让整个村庄焕发生机。硬化街巷时,村民主动清理荒草杂物,腾出空间拓宽路面路基;打造民宿时,农户自觉融入村庄规划,腾退房屋建造窑洞民居。当第三届红色越野赛的发令枪响起,看着年轻参赛选手们的笑脸与麦秆和着泥土的旧址交相辉映,我仿佛看见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脚步声在此重叠。
如今我们正在筹备党建研学课堂,村里上年纪的老人主动找到工作组讲述起八路军的故事,老党员拿着泛黄的家书要求加入讲师团。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时,村民们第一次意识到:祖辈守护的革命精神,不仅能滋养心灵,还能浇灌出幸福的生活之花。当首批民宿开业当天,村民把第一碗小米粥端给来自太原的游客时,那种自然流露的诚挚,与八十多年前老乡为八路军伤员熬粥的神情如出一辙。
毕茹茹正在给前来学习、参观的团队讲解
站在旧址前的水井前,我时常想起彭德怀同志曾说过的这句话:“军队是鱼,人民是水。”而今我们基层干部何尝不是游弋在群众这片深水里的鱼?每当顶着日头在旧址讲解结束,邻居大娘总会呼唤:孩儿,来家里喝口水吧;每次走访村民记录革命历史,老乡总会带着微笑竖起大拇指——这些细碎的温暖,都是鱼水情深在新时代的注脚。
小东岭的故事告诉我,红色基因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岁月长河里的活水。从八路军战士帮老乡挑水,到乡镇干部帮村民直播卖小米;从军民合力筑工事,到干群联手建民宿,变的只是时空场景,不变的却是那份融入血脉的相依相守。
毕茹茹在集市上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
如今,旧址院里的老枣树又挂满了果实,树下玩耍的孩童已能熟练背诵朱德总司令的故事。当我这个来自他乡的干部,也被乡亲们自然唤作“咱茹茹”时,我知道,自己早已成为这鱼水情深的一部分。而这份情,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书写着新的篇章。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