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扫、做饭,以及照顾孩子、老人、病患和残障人士——这些看似日常的、直接或间接照顾他人的工作,都可以被称为照护劳动。从家庭到社会,照护确保了人类的再生产、后代的养育和老人的善终,是关乎生命尊严、个体和家庭福祉的基础性劳动,也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
看见隐形照护者
没有照护劳动,社会就会停摆。
打扫、做饭,以及照顾孩子、老人、病患和残障人士——这些看似日常的、直接或间接照顾他人的工作,都可以被称为照护劳动。从家庭到社会,照护确保了人类的再生产、后代的养育和老人的善终,是关乎生命尊严、个体和家庭福祉的基础性劳动,也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
随着人口转型与家庭结构变化,“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照护需求日益增加,而无偿照护责任大多仍由女性家庭成员承担。在一些国家,根据最低工资和时间使用数据估算,无偿照护劳动的经济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 至 41%,但仍未被纳入公共贡献中。这些经年累月的无偿照护劳动,默默支撑着家庭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还有一些人把照护当作职业,家政工、育婴师、护老员……日复一日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照顾与支持,涵盖教育、医疗、社会工作及家政服务等广泛领域。全球数据显示,这些岗位中约八成的从业者是女性。然而,她们的工作普遍缺乏社会认可及相应的社会保障。
不论是无偿还是有偿,照护劳动的价值都需要被看见和了解。
照护劳动的价值如何被真正认可?
照护者的声音如何被听见?
怎样更加公平的分担照护责任?
尊重、关怀和平等的照护关系如何成为社会的共识?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将携手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举办“看见隐形照护者”主题对谈活动,邀请照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职业照护者、家庭照护者、纪录片创作者齐聚单向空间·郎园 Station 店,一起探讨照护劳动的价值——看见照护劳动者,构建一个人人参与、共担责任的可持续照护未来。
【时间】
2025 年 8 月 31 日(周日)
14:30 — 16:30
【地点】
单向空间·郎园 Station 店
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 53 号
北京纺织仓库南门 D3-1 座
【嘉宾介绍】
家政工Talk
朱俊平
七年家庭照护工作者,百手家政社企联合发起人。
卢红
从事过幼儿教育、养老院护理以及家庭照护等工作二十多年。
主办方发言
梅若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创始人。
彭予兴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分析师,负责妇女就业与职业发展项目、照护体系转型相关研究。
嘉宾对谈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新闻与传播负责人。
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涉及家庭照料、性别分工、儿童抚育、老龄化社会中的照护问题。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因长期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从学者转变为“24 小时照护者”,近年研究聚焦老龄化照护的社会支持问题。
卢红
从事过幼儿教育、养老院护理以及家庭照护等工作二十多年。
谢琳
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制片人,老年真实生活纪录片《前浪》制片人,纪录片导演。
安孟竹
看理想《良善照护如何可能》栏目主讲人,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行政系博士,通过学术研究与公共参与,推动中国社会重新理解照护的价值与困境。
“看见隐形照护者”同名主题展览即将在单向空间·郎园 Station 店展出,2025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7 日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欢迎到店参观。
来源:瞭望与观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