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宜居新高地加速融入湾区生活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1:38 2

摘要:“过去十年,无数广州年轻人涌向清远置业,不只是因为这里生态宜居、文脉绵长,更看到了广清同城的大趋势”“清远是广州卫星城,不是卧城”“北江山水画廊可媲美浙东唐诗之路……”

清远北江两岸风景。清远市宣供图

清远古龙峡景区国际(勇猛)赛道全程漂成为亲子家庭与年轻群体的“必打卡”项目。

清远市宣供图

“过去十年,无数广州年轻人涌向清远置业,不只是因为这里生态宜居、文脉绵长,更看到了广清同城的大趋势”“清远是广州卫星城,不是卧城”“北江山水画廊可媲美浙东唐诗之路……”

近年来,类似的讨论频繁见诸网络,激发大批市民和学者对这座岭南古城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向的关注。

在全球城市竞争格局中,人文性和宜居性无疑是衡量城市综合价值的核心指标。早在十多年前,有专家便提出,清远可对标全球打造国际一流宜居城市,不断强化聚合效应。

两千多年前,清远已然是岭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而今,清远在广州都市圈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日益突出,可无障碍共享大湾区集群式和世界级的交通枢纽红利,通过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升级与湾区融合,重塑区域价值。

人文生态禀赋

百里画廊可媲美浙东唐诗之路

哥本哈根、维也纳、悉尼、温哥华等世界级宜居城市,皆以绿色健康的高生活品质、深厚人文底蕴、风光迷人的自然环境以及安全包容便捷的公共服务著称。对标这些核心评价指标,清远有着巨大的追赶潜力。

清远既是岭南古城,也是“湾区绿肺”:北江穿城而过,森林覆盖率达69.88%(全省第五),森林面积133.06万公顷(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5%以上,更拥有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南瑶山等生态瑰宝。近年来,清远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发展新格局为导向,深化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宜居体验。

目前,清远拥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51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20个,不仅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奇洞之乡”,且拥有广东第一峰石坑崆,广东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英西峰林,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南岗千年瑶寨,广东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今年,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清远长隆正式开园营业,清远再次登上全国新闻热榜。

以清远北江三峡为主体的一江两岸,风景如画,被誉为“百里画廊”,苏东坡在此留下过“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千古名句,张九龄、韩愈、杨万里、刘禹锡等无数名人雅士到此游历,飞来峡水库两岸现存63处历代亭台楼阁遗迹,包含飞来寺及摩崖石刻70余处、诗赋超300首,素有“峡里藏千胜”的美称,与浙东唐诗之路一样,是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清远把这些历史遗存视为文化宝藏,一直在加强保护和活化利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产业提质向新

从农林产业向文旅和智造高地的动能转换

客观来说,清远当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与世界级宜居城市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随着《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落地,清远加快与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不断提质向新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基础优势不断夯实,路径日益明晰。

一方面,通过“一带一廊一区”建设,推动农业、旅游、康养和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清远的生态宜居和人文底蕴不再是空中飘浮的“一片云”,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作为湾区北大门,清远的农林生态旅游产业厚积薄发、动力强劲,广清接合片区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4年,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400.67亿元,同比增长32.67%。清远鸡、麻竹笋、英德红茶驰名海外,成为大国外交的特色名片;西牛麻竹笋以超95%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独占鳌头;英石是北京故宫御花园、广东四大名园、杭州西湖等文化地标展存的主流石种,是苏东坡、米芾、杨万里等大文豪珍爱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清远的漂流、温泉、民宿、美食、非遗体验等多元业态,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及构建大湾区文旅新高地的核心支撑。仅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65.4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同比翻番。

另一方面,抓住大湾区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承接、技术溢出等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逐步改变外界对当地产业结构偏传统的刻板印象。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清远主平台依据各园区发展实际和特色定位,未来将打造“3+3”产业发展体系,即做大做强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和前沿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全市将加快完善主平台管理运营机制,通过精准聚焦产业有序转移,增强各园区产业集聚承载能力,高标准推动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将主平台建设成为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战场、主阵地、首选地。截至目前,广清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357个、已培育规上企业390家。今年前7个月,园区经济顶压前行,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09亿元,同比增长4.83%。在园区总产值占比近三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湾区与广汽、小鹏等龙头组成生态链,带动全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城市注入高净值人口与消费活力。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产业生态层面。近5年来,清远高新区累计引进项目748个,累计推动12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今年初,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9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额超126.87亿元。此外,依托省职教城人才资源,建设“湾区科创走廊北端节点”,实现“研发在广州、转化在清远”的协同模式。未来两年,清远将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大批量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梯度培育10个以上百亿元级、五百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新质生产力助力各平台和生态系统加速跃升,进而吸引越来越多湾区科技企业布局,助力全球高端资本和人才向大湾区流动集聚。

区域价值重塑

湾区北大门可观可感的“诗和远方”

当维也纳、苏黎世、温哥华等世界级宜居城市,用百年时间证明“生态与繁荣可兼得”,处在大湾区北大门的清远,亦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姿态,书写着后发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的超越之路。

有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当下中国与世界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大平台。在共建人文湾区及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清远大有作为。

随着大湾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加快,清远助力构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将更有力有效。目前,清远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04公里,居全省第二位,形成“五纵、三横、一联”交通网络。清远高速公路40分钟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60分钟到达广州市中心;2个多小时到达深圳。京广高铁13分钟到达广州北,1小时到达深圳北。广清城际16分钟到达广州花都,46分钟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北。

今年,清远将继续对接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广清产业合作,深化“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商贸+清远供应”等共建模式,探索共建“反向飞地”,深化与“轨道上的大湾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融合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更深入到文化认同。近年来,清远借助“岭南文化出海”工程,将民族刺绣、英德红茶、英石等非遗IP转化为全球传播符号,其中瑶绣纹样被国际奢侈品牌应用于高端服饰设计,形成“清远制造”向“清远创造”的跨越。文化认同的深化,进一步提升了清远在湾区居民心中的归属感——2025年春节期间,“我在清远过大年”活动吸引众多湾区游客参与,北江龙舟宴、瑶族长鼓舞等体验项目成为社交媒体爆款,康养度假、文化研学等深度体验项目占比大幅提升。根据移动大数据监测,仅2025年1月28日—2月4日,清远即累计接待游客297.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64%;旅游收入32.25亿元,同比增长20.66%。

两千多年来,北江作为岭南沟通中原的文明纽带和经济命脉,见证了百越文化与海洋贸易的兴盛,亦见证了一代代先民开发岭南的勇气与智慧。而今,拥有北江山水画廊的清远,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居建设,已然成为构建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也成为湾区居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撰文:冯善书

来源:跟我学租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