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宁静致远”旧字,怀心间一片澄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0:30 1

摘要:收拾屋子时,偶然翻出旧日练笔的“宁静致远”毛笔字——那曾发在抖音上的字迹,如今再看,倒觉有几分可观。我盯着它看了许久,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思绪,竟不知不觉漫了出来。

收拾屋子时,偶然翻出旧日练笔的“宁静致远”毛笔字——那曾发在抖音上的字迹,如今再看,倒觉有几分可观。我盯着它看了许久,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思绪,竟不知不觉漫了出来。

我本是寻常人,常念淡泊、常怀宁静,这份心意如武侯祠梁上悬匾般刻在心头。纵有世事风吹草动,淡静的根基却从未动摇。可若说这份静便能让我“明志”“致远”,我却断不敢妄言。

想起从前不羁的岁月,总爱抱着些名言警句自勉,血脉里涌动着天真的无畏与美妙的自赏,连感动都带着少年人的炽热。只是一路走下来,那些践行的承诺、失约的念想,都一捧一捧散落在岁月的过道里。

回头望去,满地乱糟糟的痕迹,既无从梳理,也不必强求——唯独那个“安静的自我”,在过往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即便身置喧嚣官场,这份静也没被搅扰,依旧陪着我静静走、静静想、静静待。

世界本是万般热闹,可热闹之外,总有无边无际的静土。那里该住着同我一样的人,守着属于自己的安静位置。就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聚着高谈阔论,却总有人(或总有那么些时刻)会寻个角落,独自坐着看海。偌大的海边,要找这样一处角落,又有何难?

忽然忆起童年的夜,那是种沁到骨子里的静。故乡偏居一隅,三面环水。夜里是蟋蟀低吟、布谷轻唱,是小河潺潺淌过田埂,是细雨敲打着屋檐。偶尔的犬吠,反倒更衬得夜静。街上没有路灯,漆黑的夜里,仰头看辽阔的天、数灿烂的星,便觉满心惬意,连心境都变得自由。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夜读,那一点微光却格外珍贵。就是在那样的静里,我读出了“走出贫瘠”的懵懂理想,读懂了父辈“面朝黄土”的艰辛。那时的静,清纯粹净,那份对“静”的珍视,丝毫不亚于朝圣者的虔诚。

又想起这些年的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亦不甚悲,倒有份爽利清明。旁人看我仕途尚顺,却不知其中曲折不少。可再大的曲折,只要把心放平了,一切自会静下来。只是“放平心”从非易事——有时要靠自己攥紧一份定力,有时是妻儿递来的一个温软眼神,有时是友人一句熨帖的宽慰,有时是书页间偶然撞见的一句启迪。翻几页旧日记,每逢转折或失落,我总来得及静下心来:品一品当下的感受,悟一悟眼前的道理,记下亲情友情的暖意,找到接纳现实的理由,然后静静绕开坎坷,依旧一往无前地走。

我总偏爱图书馆的万籁俱寂,偏爱那“落针可闻”的静谧。哪怕只是站在那里,借不借书、读不读书,心灵都像被洗过一样干净。见着寥寥几位光顾者,心底会莫名生出尊重与敬意——在这座几百万人的城市里,奔忙于官场、商场、娱场的人摩肩接踵,能守着这份静的“痴人”,多难得啊。刻意抽时间往图书馆跑,旁人说我“愚”也好、“清”也罢,于我而言,这不过是奔波后寻安觅静的一块宝地。

……不过是见了一幅旧字,竟勾出这么多感慨,实在是多情了。

拉回飘远的思绪,再凝视“宁静致远”四字,心底忽然漫上一层格外的厚重——重得不敢轻易触碰,却又暖得熨帖心房。我忽然想:若有一天再到海边,风平浪静时望着浩渺的海,被那份静震撼的同时,会不会想起大海深处的涌动,或是平静之后的惊涛?

生命里的动静本就是常态,偶然的转身,或许都是“静”后的必然。转身不会无痕,只求尽量平稳罢了。世界本就该丰富多彩,有人爱热闹,有人寻宁静,不必一概而论。于我这般守着安静位置的人,热闹不过是静的补充与放松——不是不喜欢,只是不适应。可即便最爱热闹的人,在风光过后,怕也会想寻片刻的静吧?

守住这份淡静,从来不易,却值得全力去做。写着这些,回看这简单的四个字,越看越觉得它表达了我的某种真实的情思,感到挺好的意境。

来源:文者无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