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学的时候觉得电厂很高大上,因为老家的电厂是很多人向往的香饽饽。读书的时候,从仪表测量到PLC编程,十几门专业课程,各种考试。为了把我培养成电厂人才,国家还是蛮拼的。
有位同行说,等自己退休了,一定会很怀念在电厂当牛马的日子。
虽然现在已经不在电厂,但我也还是会怀念当年在电厂的日子,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几年。
上学的时候觉得电厂很高大上,因为老家的电厂是很多人向往的香饽饽。读书的时候,从仪表测量到PLC编程,十几门专业课程,各种考试。为了把我培养成电厂人才,国家还是蛮拼的。
第一份电厂工作,当时是一家化工厂的自备电厂。进厂第一天其实就蛮失望的,除了厂房的破烂,人员配置也有很大问题。我们去之前,这个厂的员工大多数都是附近镇上的,学历基本高中及以下。
要说专业,就更无从谈起。他们能坚持到现在,完全是经验的总结和一代一代的传承。但就是这样的人员配置,托起了整个厂的生产,你不得不佩服!
要说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厂里制度比较严格,符合大多数乡镇私营企业的风格。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去另外一个厂区取备件,没戴安全帽,安监的人立马给我塞了一张百元罚单,还让我签字确认。对于管理,他们没有丝毫含糊。
可后来我师傅出面,那张罚单最终也没有报上去,罚单是开了,报不报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又符合乡镇企业的另外一个特色,人情世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后来我去了其他公司,对比以前,公司管理规范了很多。我后来深刻反思过,学历、教育水平、专业,这些东西可以在后来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培养,最后都可能取得不错的成果。但过程中很多东西,又会呈现不同的样子。
当时在的公司事故率是比较高的,各种违章也是司空见惯,人员受伤、设备损坏都是常有的事。后来我总结过,除了大家对专业技术的漠视,专业管理也是重要方面。
后来又去了一些大电厂,我更深刻意识到,有些工作可能大家都能做,但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管理思想的落实,对人的要求还是蛮高的。
所以,现在很多电厂呈现出的是,越是大机组,管理越专业,事故率越来越低。而很多小机组,则呈现出了相反的一面。
想必当初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了我们那批大学新生的入职。但对于那个时代,乡镇企业能够做到那种地步,已经足够值得尊重!
后来陆续去了很多地方,也去了一些基建电厂。等到2015年以后,电厂已经彻底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地方了。尤其是我在外漂泊的那几年,遇到了很多电厂同行,学历、专业都不对口,但在电厂工作游刃有余。
我一直用一句诗,形容电厂的沧桑巨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到后来,随着见识的越多,电厂真就变成了极为普通的地方,也不再是很多人工作的首选。经常有大学新生给我留言,问我电厂工作怎么样?一想到偏僻的位置,严苛的管理,机器的轰鸣…所以,很多人宁愿在北上广挤地铁,也不愿去电厂。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这几年在上海也接触到了很多新的职业,什么新媒体运营、互联网系列的。与电厂相对封闭的管理相比,新兴产业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手机还只能播放一下MP3,电子书都没法看,智能手机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现在想象,沧桑巨变,有时只是一瞬!
我那时候上班,公司平均年龄也就二十七八岁。如今自己也是年近四十,在这个行业里,也还算是年轻人。
时代铸就了很多人,也让我们这一代继续年轻。
如今,回首往事,很多模糊的细节逐渐清晰。有时候想起当年的自己,其实也不容易,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大家都经历了很多。
如果再回到以前,还会不会选择电厂工作?很多同行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我们不能拿着后来的眼光去看待以前的选择,毕竟当初的自己,也没抱怨过、埋怨过,相比现在,做的已经足够好。
那些在电厂的日子,我没有“凑数”…
就像如今各位同行,想必也没有后悔过吧!
2025年3月22日 于上海!
1.电厂赠予我的!2.在大火电,热控专业有三项绝技,精通一项的后来都成了大神!3.32岁,干电厂十年,你拼命想离开的电厂,却是很多人一直想来的地方!4.那些离开电厂的人,最后都过得怎么样?5.在大火电,你不能用“消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6.漫谈智慧电厂(三):DeepSeek将如何改变电厂的工作?7.漫谈智慧电厂(四):短短十几年,电厂DCS已被写进了历史!8.大机组出专工,小机组出总工!从大机组跳槽到小机组到底好不好?9.35岁,电厂运行值长,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多久!10.永不消逝的电厂:那年在华能沾化电厂!来源:能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