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9年,美国3400万人失业,14万家企业倒闭,但电影票房却暴涨至35亿张,百乐门舞厅夜夜爆满……”这段历史正在惊人地复刻。2025年全球供应链动荡、资产价格暴跌,普通人若想破局,必须看懂历史规律:危机越深,反脆弱行业越暴利。
“1929年,美国3400万人失业,14万家企业倒闭,但电影票房却暴涨至35亿张,百乐门舞厅夜夜爆满……”这段历史正在惊人地复刻。2025年全球供应链动荡、资产价格暴跌,普通人若想破局,必须看懂历史规律:危机越深,反脆弱行业越暴利。
大萧条时期,美国心理诊所数量激增300%,禅修班、MBTI测试席卷中产圈。如今“情绪经济”更凶猛——线上冥想App用户破2亿,算命直播单场收入超百万。人性弱点永不改变:越焦虑,越愿为安慰买单。
2. 短平快娱乐:流量=现金的暴利逻辑
1930年代,卓别林电影拯救了破产的华纳兄弟;2025年,短剧《重生之我在萧条期当首富》单集收益超500万。数据显示,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突破4小时,注意力争夺战已成新印钞机。
3. 必需消费品:藏在刚需里的暴利
大萧条时,美国避孕套销量暴涨230%,如今预制菜赛道年增速超60%。越是刚需,越能穿越周期——日本萧条期711便利店逆势扩张,单店日销翻3倍。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聚焦“安慰经济”。低成本的娱乐产品(如短剧)、轻奢消费品(如国潮文创),以及心理健康服务(如线上冥想直播),将成为普通人造富的爆点。
1. 盲目抄底。你以为的底可能是悬崖
1929年抄底道琼斯指数的人,等到1954年才解套。2025年某二线城市房价腰斩,仍有投资者杠杆囤房,结果月供断流惨遭法拍。记住:现金贬值速度永远慢于资产暴跌速度。
2. 迷信“铁饭碗”:没有永远安全的行业
1932年美国铁路工人大规模失业,2025年AI取代2000万岗位。真正抗风险的不是行业,而是可迁移技能——会写代码的会计比纯财务人员存活率高3倍。 生产性服务业是普通人逆袭的风口,他们是帮助制造性企业卖出东西的好帮手,我国这个行业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 忽视政府基建:政策红利才是真风口
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投资修建66号公路,催生沿途2000家汽车旅馆。2025年新基建投入超5万亿,光伏安装工月入3万,储能工程师年薪百万——跟对政策比努力更重要。 政策就在每天的《新闻联播里》!!!
巴菲特父亲在大萧条期创立证券公司,专教散户做空;如今知识付费博主靠《萧条期搞钱手册》年入千万。记住:卖铲子的人永远比淘金者赚得多。 简单说就是网上绝大部分卖课的人,因为有了AI之后,知识就是不应该花钱的。
2. 反人性操作: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
1929年洛克菲勒逆势收购原油管道,10年后资产翻50倍。2025年深圳法拍房数量激增,精算师用大数据捡漏优质资产。财富再分配的本质,是认知差、能力差、行动力的套现。要看形势、马上做、坚持做,就一定会有回报。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当华盛顿桥有人跳下时,华尔街正悄悄建仓。”1933年美股触底反弹,提前布局者赚走90%涨幅。2025年的你,是选择在抖音刷焦虑段子,还是研读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记住:萧条期淘汰懦夫,奖励猎手。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