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开展基本建设考古近4000余项 出土文物超20万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20:09 1

摘要:今天(8月28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聚焦“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全省已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近4000余项,发掘古代遗迹10万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天(8月28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聚焦“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全省已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近4000余项,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出土各类文物约20余万件(组),年同比增长20%以上。”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在会上介绍说。

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科技人才双轮驱动

孙周勇表示,陕西持续加强考古工作顶层设计和法规体系建设,公布实施小雁塔、周原遗址等5部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碑林等6处国保单位区划划定调整方案,完成270处国保、163处省保单位的地形测绘和保护区划核定,为考古工作的科学规划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130余个项目纳入田野考古发掘平台统一管理,科学获取北周武帝宇文邕、国内最早金铜佛像等文物资源数据,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第一时间保护能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省市考古机构编制增加,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基建考古工作。

接连入选“十大”陕西考古成果闪耀世界

在重大课题研究方面,陕西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项目,开展太平、杨官寨、石峁、芦山峁遗址以及周秦汉唐都城与帝王陵园遗址等20余项科研课题。

其中,汉文帝霸陵、西头遗址等连续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半坡遗址等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入选2023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西安贾里村墓地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石峁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

600余项重点工程与文化遗存和谐共生

孙周勇说,全省稳步推进西延高铁、古贤水库、陕北能源工程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工作,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出土各类文物约20余万件(组),年比增加20%以上。

其中,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考古项目建成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北周宇文觉墓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展示的新典范。

遗址公园与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

在强化展示交流方面,陕西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精神标识和古丝绸之路、秦直道等历史线路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陕西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8处、立项8处,石峁、统万城、乾陵等遗址公园成为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陕西省各类文博单位推出文创产品千余种、IP授权近200项,与文化企业合作申请注册登记文物元素商标近百类,考古成果成为让世界了解陕西乃至中国灿烂文明的“金色名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

中外联合考古讲述中国故事陕西篇章

在国际考古合作方面,“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与中亚五国、蒙古、俄罗斯、伊朗、尼泊尔等国家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和大遗址保护前期调研工作,逐步形成辐射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丝路考古和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学术合作基地网络。

同时,陕西省与日本、西班牙、秘鲁等国家合作举办20余个主题鲜明的考古出土文物展览,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国际传播等多个领域发出文物声音、展现陕西担当。

分级分类管理跑出考古保障“加速度”

陕西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制度,西安、宝鸡、咸阳等地出台配套政策,在土地出让时实现“净地”供应,创新实施考古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大幅提高勘探效率,节约项目时间和成本。

“西延高铁涉及的富平朱黄堡遗址,出土了26000余件石制品和500余件动物化石,填补了渭河北岸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存空白。多部门密切配合,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既缩短发掘时间保障工程顺利建设,又获取了一批珍贵的考古资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介绍说。

来源:西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