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34分钟:川航惊魂备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2 04:13 2

摘要:天色未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在忙碌中苏醒,跑道旁,我驾驶的川航航班静静待命,即将开启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旅程。这趟航班上,139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各怀期待,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我们肩头。

天色未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已在忙碌中苏醒,跑道旁,我驾驶的川航航班静静待命,即将开启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旅程。这趟航班上,139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各怀期待,这份信任沉甸甸地压在我们肩头。

在驾驶舱里,我和副驾驶进行着起飞前的最后准备。我熟练地操作着MCDU,将飞FPP中的航路点、预计飞行时间、燃油量等关键数据精准输入。接着,依照驾CSD流程,从惯IRS校准开始,仔细完成VHF频道测试,确保每一个系统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完成准备工作后,我向塔台发出请求:“成都塔台,请求推出开车。”得到许可后,我推动推力手柄,密切关注发动机N1转速,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让飞机缓缓驶向跑道。

“可以推出,机头朝向30度。”塔台回复清晰有力。

我推动推力手柄,控制发动机N1转速,按照地面管制指示,缓缓将飞机推出停机位。“地面,沿B滑行道,直走,联系塔台123.5。”地面管制传来指令。我回应后,驾驶飞机稳稳地滑行在B滑行道上,密切留意着周围的滑行引导标识和其他飞机动态。

“成都塔台,已在B滑行道等待,请求进入跑道。”我再次联系塔台。

“跑道36L外等待。”塔台迅速回复。

我在跑道等待点停下,耐心等待起飞许可。此时,客舱内的乘务员们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客舱安全检查,确认每位乘客都系好了安全带,行李妥善放置。“跑道36L,可以起飞。”收到塔台指令,我深吸一口气,果断将推力手柄推至起飞额定推力,眼睛快速扫过仪表盘,密切监控发动机N1、N2转速和EGT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愈发强烈,飞机在跑道上不断加速。当速度达到VR时,我轻拉驾驶盘,飞机昂起机头,顺利升空。按照标准程序,飞机爬升至巡航高度8400米,平稳地朝着重庆方向飞去。

飞行约20分钟后,毫无征兆地,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突然“砰”的一声爆裂脱落。狂风裹挟着低温瞬间灌进驾驶舱,GPWS、SAS尖锐作响。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与超1000公里时速的狂风,几乎要将我吸出窗外。我下意识地双手死死握住驾驶盘,双脚用力踩稳方向舵踏板,竭尽全力保持飞机的横滚和俯仰姿态,避免飞机进入危险的失速状态。与此同时,AP和FD自动断开,FMC数据紊乱,飞机开始剧烈摇晃。

千钧一发之际,我迅速冷静下来,大声对副驾驶喊道:“快切断自动驾驶,设置人工飞行模式!”随后,我快速操作MCP,下达“襟翼15度”的操作指令,同时将起落架手柄拨至放下位置,紧紧注视着仪表盘上的起落架指示灯,直至确认起落架正常放下并锁定。此时,飞机下方是复杂的地形,周围气流紊乱,稍有不慎就会失控,我不断微调驾驶盘和油门,努力保持飞机的飞行轨迹稳定。

我一边全力操控飞机,一边大喊:“执行快速检查,启动紧急下降程序,联系管制中心申请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副驾驶迅速回应,在狂风和警报声中艰难地操作着应急设备,与管制中心取得联系。同时,我通过内话系统向客舱乘务组下达指令:“做好应急处置,安抚旅客!”

狂风呼啸,仪表盘上的部分数据因强风干扰闪烁不定,我只能凭借着肌肉记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保持冷静,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和关键仪表,努力让飞机以安全的下降率降低高度。在与恶劣环境和故障飞机的对抗中,每一秒都无比漫长,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将所有人安全带回地面。

终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跑道出现在视野中。我深吸一口气,高度集中注意力,调整飞机的下滑道和航向,对准跑道。飞机轮胎触地的瞬间,我立刻拉起反推手柄,同时按下扰流板释放按钮,飞机在强大的制动作用下缓缓停下。

“飞机已安全降落。”通过广播说出这句话时,客舱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而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力气,瘫坐在驾驶座上。回想起刚刚过去的惊心动魄的34分钟,那是一场与死神的殊死较量,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生死。这场生死考验,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机长的责任重于泰山,也让我见证了团队协作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这份经历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我继续守护每一次飞行安全,在蓝天之上践行使命 。

来源:云端执飞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