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红极三四百年的京剧,走到了新世纪的今天,已经彻底没落了。出了几个有怀旧心理的票友,他们属于京圈的,有几个退休金,喜欢高雅的艺术,来拼命地为京剧点赞。
曾经红极三四百年的京剧,走到了新世纪的今天,已经彻底没落了。出了几个有怀旧心理的票友,他们属于京圈的,有几个退休金,喜欢高雅的艺术,来拼命地为京剧点赞。
近日有人说,有人说京剧有救了。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有一张ai合成的图片,上面显示是一位长相婀娜多姿的京剧演员露出了白花花的大腿。
京剧如果与色情沾边,那么就会更加穷途陌路,就如同古代及民国时期的小姐,身份高贵,长相甜美;到了现代,则成了色情的产物,为人所不耻。一旦那样,“京旦”就会成为某个行业的代名词,那可真是自毁前程了,无药可救了。
一群被圈养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艺术家、艺术大师的人,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
。不找没落的原因,只怪不给钱的观众不买账
花无百日红,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永远的繁荣下去,京剧没错,京剧从业人员也没错,但是时代变了,大众的欣赏口味变了。
京剧没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观念更新、娱乐多样化的结果。
人类进入现代生活,要上班,要上各种各样的班,要学习,要参加活动,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忙碌,时间碎片化难以抽出大量时间欣赏节奏缓慢的京剧艺术。抖音平台、视频段子、流行音乐会。等即时娱乐方式,更加受人们的欢迎,人们借此宣泄情绪,滋养性情等。
京剧剧目多以古代故事为主,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人才能看懂,缺乏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难以吸收。一代又一代,追随潮流的年轻观众。
如果能够吸引追随潮流的年轻观众,那么,这种文化一定会崛起和流行。比如短视频平台,像什么某音某红书某手等。
以前的青红帮曾经改革京剧,推出京剧八大样板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京剧的传唱,真正形成了全国河山一片红的情景。
某某想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猖狂。猖狂之后呢?
随着四人集团的倒台,现代样板戏带上了某种政治色彩,被禁演、或是限流了。样板戏所推崇的意识形态,也时代格格不入。更具讽刺意思的是《奇袭白虎团》的演职人员,集体出逃美丽国都,让群众大跌眼镜,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在意识形态上逃跑,无疑拉低了京剧的身价。
豫剧也有现代戏,也有一些曲目和京剧一样,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新时代格格不入,被唾弃了。
但是,以《朝阳沟》为代表的豫剧神曲,却被人民传唱。为什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共同富裕建设新农村的理念,与时代相契合。
另外像《倒霉大叔的婚事》《李豁子离婚》《红灯记》等现代戏,也引起反映时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七情六欲、人生追求等,再加上优美的唱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京剧演员的选拔要求很高,而且要求长相、基本功、唱腔等。从事了京剧一行,还要苦练基本功,学习繁杂的京腔精细艺术理论,并进行相应的舞台实践。京剧已经没有了舞台,到哪里去实践呢?
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谁愿意听他们唱呢?那只能到公园,到老头乐的地方,义务演出了。有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太可以义务演出,年轻人能干吗?
京剧的流行区域大多是京城周边,辐射区域小,又处于经济发达的地方。经济发达的地方,择业比较方便,而且薪水比较高,就是刷个盘子端个碗,夜晚摆个地摊,或是到宾馆当个前台,再不然去ktv献唱,那也能确保衣食无忧。
而豫剧呢?抖音上曾经有一个豫剧团的报道,剧团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剧团演员就出去打工,甚至有人打工来维持剧团的发展。打工回来他们干什么?还唱戏!为什么还唱呢?因为热爱豫剧,因为有淡旺季。
豫剧从农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走向农村。属于中原地带的河南,经济比较落后,择业比较困难,而有一个行业却相当的挣钱,那就是唢呐班。在河南有些地区婚丧嫁娶,特别是办白事儿,他一定要有唢呐来烘托气氛、寄托哀思、显示身份地位的。在豫鲁苏皖冀等地区,一些在外发财致富的人总爱搭台唱戏,显示自己的阔绰,表达自己的孝顺,回馈乡邻。
这样,豫剧也就有了自己的市场,这也是豫剧,久演不衰的地缘情怀。
豫剧也和京剧一样,失去青年人,但是老年人一旦到了年龄,自动解锁对豫剧的感情。什么意思呢?豫剧的节奏虽然慢,但是豫剧表现的是家国情怀,豫剧或高亢或激昂或婉转,如泣如诉,是最能满足经历了人间风雨走向暮年的老年人的心理要求。
京剧作为传统艺术形式表演风格和价值观念与现代观众的文化认同存在差距,尤其。在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中竞争压力较大,
另外,京剧主要依赖剧院演出网络传播不足缺乏系统的策划和推广,难以在新媒体时代扩大影响力。
总的来说,京剧的没落,是这种艺术形式,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契合时代的要求,再加上样板戏的形态影响,失去了群众的基础,加之后继无人,京剧没落了。
来源:洋哥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