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目睹这样的场景:老年人可能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跌倒、一个简单的弯腰动作,甚至只是一个喷嚏,就遭遇了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逐渐变得脆弱,骨折的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这种状况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目睹这样的场景:老年人可能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跌倒、一个简单的弯腰动作,甚至只是一个喷嚏,就遭遇了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骼逐渐变得脆弱,骨折的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这种状况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骨折呢?当骨折不幸发生后,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治疗和康复呢?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骨折的发生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丁超指出,老年人骨折的风险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量会逐渐丢失加速,而钙吸收功能却不如年轻人,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全球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900万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据了解,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0%,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这意味着,每3个65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1个患有骨质疏松症,而每2个同龄女性中,就有1个可能被骨质疏松困扰。
其次,老年人肌肉萎缩、力量减弱,平衡协调能力下降,走路时更容易摔跤。再加上一些慢性疾病的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服用的多种药物可能会导致头晕、嗜睡等副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家里桌椅边角锐利、凳子矮且无扶手等,都可能成为老年人摔倒的隐患。生活习惯和营养不足也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因素,许多老年人饮食习惯较为单一,户外运动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这些都容易导致骨折。
当老年人不幸骨折时,创伤骨科有哪些特色手术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呢?老年人骨折还能做手术治疗吗?丁超副主任医师表示,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创伤骨科针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追求的是微创、早期快速康复的理念。
对于适合手术且有手术需求的患者,医生通常会优先选择微创手术。例如,PFNA(防旋髓内钉)手术主要针对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通过小切口进行闭合复位固定,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还有INTERTAN锁钉等内固定方式,适用于骨质质量稍好、年龄稍轻的患者。此外,PFB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张英泽院士基于骨折三角自身固定理论研发的,对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对于一些简单的股骨颈骨折,可以采用空心钉固定;若骨折粉碎严重,还可加用小钢板以增强固定效果。对于一些对早期下地活动有较高要求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以在1天到3天内开始下地活动,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对于一些高龄患者,如果麻醉风险过高,还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外架固定,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避免全身麻醉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一般来说,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取决于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于一些骨折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可能是最佳选择。例如,髋部骨折的患者,如果保守治疗,可能会面临长期卧床的风险,导致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通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来说,术后1到3天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了。康复训练对于老年人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还能预防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术后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康复体操等多种方式。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体操则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劳累。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一个重要诱因。要想预防老年人骨折,就必须从预防骨质疏松入手。那么,预防骨质疏松,仅仅靠补钙就够了吗?
丁超副主任医师表示,仅仅补钙是不够的。虽然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但补钙只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个方面。除了补钙,老年人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此外,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每天保持30分钟到1小时的散步,可以增加骨密度。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同时,要避免过量摄入盐、咖啡因和碳酸饮料,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钙的流失。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等。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