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公塔,位于介休城西北角,离我们炮212团老营房不远。我们炮212团营房初建时,往南开的路就到了与史公塔平行的地方又向西开去,然后,到了史公塔处再往南与介休城西路连接起来。这也是我们炮212团主要出行的道路,所以,我们部队乘车外出都要经过史公塔,我们步行去纺织
词:章台柳.史公塔
“史公塔、史公塔,战友分别留影下。
纪念介休军旅情,相奔各地仍牵挂。”
史公塔,位于介休城西北角,离我们炮212团老营房不远。我们炮212团营房初建时,往南开的路就到了与史公塔平行的地方又向西开去,然后,到了史公塔处再往南与介休城西路连接起来。这也是我们炮212团主要出行的道路,所以,我们部队乘车外出都要经过史公塔,我们步行去纺织厂、印染厂、汾西矿务局,也都要经过史公塔。
晚饭后散步,我们也经常到史公塔去玩。那时,我们管它叫孔明塔,塔尖上还有一棵树,下面还有小鸟拉下的屎。后来,才知道叫史公塔,是清乾隆十三年(1784年),介休百姓为了纪念明万历年间的一个介休县令集资修建的。此县令姓史,名记事,字义伯,在任期间,为介休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为了怀念史县令的德善,故而修建了这座塔,称史公塔。
正因为史公塔离我们炮212团营房较近,老兵退伍、干部转业都要到此照相留念,一是纪念介休这个地方,二是纪念战友离别之情。
“章台柳”词调,出自唐朝韩翃。天宝末年,遇安禄山叛乱,陷长安。此时的韩翃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中任书记。长安收复后,韩翃遣人寻访宠姬柳氏,并题写了这首“章台柳”词,“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春今在否------”借咏柳以诉情,故而留下了“章台柳”的词调。
因“史公塔”平仄基本与“章台柳”词调相符,又讲述的是离别之情,所以,我就以“章台柳”的词调,填写了这首“史公塔”词,以纪念战友之间的离别之情。
回介休老营房恰逢蒋鹿——蒋政委
“故地重游寻梦来,巧逢战友乐开怀。
后生可畏推前浪,大树参天成栋材。”
2003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去山西晋南旅游,回到介休,又到老营房看看。因1989年春节过后,我曾来过一次,知道炮212团的老营房已归属63军高炮旅。但我家属和女儿以前也都来过老营房,特别是女儿还想看看她小时候到过的地方。故而我陪同她们娘俩又来到了老营房。
不巧的是,我们炮212团原留在63军高炮旅的战友高升富已经转业。幸亏值班员知道他的电话,一打通电话,高升富就说:“你找蒋鹿,他到这儿当旅政委来了。”蒋鹿也是我们原炮212团的战友,值班员一听说,我找他们蒋政委,立即拨通了电话。
蒋鹿一听说我来了,立即跑了过来,老战友相逢格外高兴。蒋鹿原来是我们炮212团政治处的干事,现在已当了高炮旅的政委,进步这么快,年轻有为,我能不高兴吗!故写了这首诗。
原炮212团老战友相聚
“三贤故里介休城,战友重逢难忘情。
回首当年终不悔,人生历练是军营。”
一会儿,老战友高升富也跑来了,他就转业到介休。蒋鹿就与他商量,把原炮212团转业到介休的老战友都打电话叫来,大家聚聚。傍晚来了好多老战友,“酒逢知己千杯少”,战友相逢话又多。老战友聚在一起,多年不见,非常高兴,推杯换盏之际,我吟诵起这首诗。后来,好多老战友都喜欢,既讲了当兵的出处,又讲了军营的历练,我就用书法不断地挥毫起来,以作纪念。
又重游介休老营房
“军旅一朝夜梦长,终身不忘好时光。
炮团锤炼介休地,回到营房即故乡。”
到了2017年7月暑假期间,我与老伴带着小外孙经洛阳到西安游玩,返回时又经永济、临汾、洪洞,来到了介休。这是我当年生活、训练、工作过的地方,整整十年有余,还是挺有感情的,就与老伴带着小外孙到介休老营房看看。这是在路上构思的诗。坦率地说,我始终把介休当作第二故乡,介休的好多村镇我都比较熟悉。我们刚一入伍,就步行到义棠进行过阶级教育;我曾坐车到连福看侦察兵训练,特别跑到洪山参观;我还到义安小学校给小学生们讲过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部队的好人好事;西靳屯、秦树也跑过;城关附近的村庄更没少去。
回到介休老营房的情感
“铁打营盘时已空,老兵回首感无穷。
当年火热今何去,竟在边陲守卫中。”
怎么也没想到,等我们到了老营房,连63军高炮旅都不在了,营房已空。以前常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水的兵”,好理解,每年都征兵,一代接一代吗?这“铁打的营盘”呢?这战友——战士们呢?都去往何处?不由感慨,写下了这首诗,愿我们部队的战友——战士们,都到四海边陲守卫中。人民军队永远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老营房南面路两旁的大树
“大树沧桑四十年,人员变换更空前。
激情难抑我双手,搂抱白杨比幼颜。”
看着这空空的营房,唯独不变的就是老营房南面路两旁的大树,依然屹立在原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个发展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然,小白杨树随着年轮还是有变化的,变得更粗壮、高大,已成了参天大树。我忍不住去搂抱、丈量,老伴举起了照相机,留下了这一瞬间。老伴说,“你怎么哭了?”我说:“没哭,老了老了没出息,自己流淌出来。”
这大树一下子勾起了我往事的回忆。炮212团营房应该是1975年下半年开始建设;1976年春后,团机关才搬了进来,暂先住在团警卫排、团指挥连盖得平房内;1977年开春,才栽得这南面路两旁的小白杨树。部队讲究整齐划一,在挖树坑时,是营房股抻线,确定的一个一个树坑;在栽树苗时,又是抻线标直一棵一棵树苗栽的。当时的小树苗只有虎口粗,现在整整四十年过去了,这白杨树长得这么壮、这么粗、这么高大,我能不触景生情,往事涌现,感怀吗?不由喃喃出这首诗来。
这些诗,基本都是调离介休部队后,再回来看望老营房书写的,纪念着离别、离后的情感。军旅生涯,历练之地,成长之地,终身难忘!
九口 2025、5、13
来源:故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