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2025年牛市判断:深度解读牛市底层逻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17:16 1

摘要:消费上,物价压力持续,PPI连续下跌26个月,CPI持续萎靡不振

2024年底的年度展望

复盘来看,比较准确

把逻辑和未来再给大家看一遍~

所有的驱动因子里

谁是更关键的那个?

所有的大类资产里

明显的机会在哪里?

这一期年终总结和展望很走心

希望有时间的小伙伴,点赞收藏慢慢倾听

2024年是最近几年【宏观压力】最大的一年

消费上,物价压力持续,PPI连续下跌26个月,CPI持续萎靡不振

就业上,企业持续去杠杆,减员降薪继续优化,滴滴和外卖都开始限制工作时长,部分城市空驶率惊人

财富上,居民存款虽然节节攀升,但新增的存款很可能富人群体不买房不买奢侈品不消费的结余

金融上,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持续去杠杆,社融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速表现不佳,实际利率仍然悬挂在历史高位

产业上,极致内卷造就了极致惨烈,大A全公司净利润连续6个季度下滑,ROE和ROA不断走低

外部环境并不安宁,俄乌战争未息,中东冲突再起,美帝持续“放水”,全球政局动荡,特朗普归来,右翼势力崛起

一个全球分裂更碎、挑战更大、变局更乱的时代到来

复盘2024年的错与对

展望2025年的危和机

欢迎小伙伴们合订本预备备

黄金创下历史新高后,还有继续买入配置的价值吗?

房地产“止跌企稳”后,2025年该怎么交易?

人人关心的大A,在2024年触底反弹后,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债券市场高歌猛进,理财产品2025年有可能会遇到天花板吗?

美股又是大涨的一年,小伙伴们适合去海外做资产配置吗?

美联储到底什么时候,还要降多少次息呢?

俄乌和中东会在2025年结束战争吗?

加关税的阴影之下,外贸生意还有赚钱效应吗?

关于生活、关于投资、关于经济的问题

我们浓缩了这8问

希望在一条条解答的过程里

能够和大家深入灵魂、坦诚交流

更欢迎大家在弹幕或者评论区里

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不一样的声音

大家好,这里是厉害财经

预言家一粒使~~

又来到我们一年一度的回顾和展望

前瞻、预言、许愿、幻想

这篇内容里充满了太多客观的数据和主观的判断

期待你的转评赞

快来进入今天的《2025年深度展望》

第一章 复盘2024:对与错

先放一下各个大类资产的Flag,欢迎大家明年拔棋~~

楼市缩量稳价,除了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其他地方房价很难上涨,卖出窗口;股市稳中向好,一方面估值在全球有性价比,另一方面政策重点呵护,买入窗口;黄金继续配置,央妈时隔半年重启黄金配置,全球央行依然在买入,但性价比降低,涨幅很难达到23-24年的轰轰烈烈,要平常心;央行继续QE,虽然最后几个月资产规模翻倍,但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只增加了1万多亿,远远不够,2025年有望看到3-5倍扩张;债券牛市转震荡,债券已经狂奔了3年,十年期国债利率1.7%-1.8%的位置略显鸡肋,上行和下跌区间五五开,这不是一笔足够聪明的投资配置;消费继续刺激,目前掌握的刺激力度会集中在汽车、手机、家电、生育等实物领域,尤其手机补贴更可能突破千亿规模哦

说完明年的Flag,我们再复盘一下去年的预判~

正确①黄金上涨

2024年的展望里

我们这样写道

“黄金创了历史新高,并且2024年一粒使认为黄金依然是好的配置机会,还会涨;”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

地缘冲突持续加剧

各国央行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

去年底展望时候的价格“2133美元/盎司”

2024年底的展望价格“2633.5美元/盎司”

继2023年初的《顶级王炸》视频抓住启动机会

2024年一季度我们再写黄金分析

为小伙伴们坚定黄金的配置机会

2025年还有没有配置黄金的机会?

我们认为机会依然存在

2600美元的黄金还没到终点~~

黄金在2024年突破了传统的美元利率定价框架

驶向了无人区

大部分投资经理和分析师都无法“准确定价”

目前模糊地看,黄金类似于比特币

正在作为去中心化的资产

为中美和全球秩序的混乱和洗牌

做兜底和对冲

1785年到1800年,英镑取代荷兰盾成为全球第一储备货币

成为全球第一海洋帝国地

那十五年,黄金相对主流货币涨幅是13到15倍

第二次1925年到1940年

美国取代英镑成为了全球第一储备货币以及全球第一帝国位置

那十五年黄金大概涨了3到5倍

正确②金属反弹

“金属开始反弹,像铜铝这些被美元压制的大类资产,开始准备表现”

商品顺利反弹~

无论是Wind指数,还是美元计价的铜等资产

年内都出现了不错的涨幅

核心原因是去年对美联储降息的预判~

在年内最高点涨幅大约超20%

当然年尾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调

涨幅有所回落

但对于明年的商品,我们积极看多~

一方面,我国开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为商品的需求“托底”

另一方面,美元明年还会降息,还会走软

美国GDP增速无法维持强劲

民主党把财政弹药消耗得太多

第三点,混乱之治的战争冲突预期对商品的库存和储备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储备将成为新的干预力量

正确③数字货币

原文判断如下

“数字货币这种纯弹性的筹码资产,已经从低点开始涨幅超过1倍了,2024年伴随着美国比特币ETF这种东西的推出,还会更猛;”

在美联储宽松和特朗普上台之后

数字货币的表现超越了绝大部分的标的

很重要的原因是监管的态度逐步转变

慢慢适应和摸索与数字货币资产共存的方法

短期数字货币已经喷发

一致预期看多的声音太过头

2025年恐怕震荡多过上涨机会

正确④石油能源

原文判断如下

“石油等能源商品还是窄幅震荡,60-90美元的区间”

没有太多的机会

利空的因素大于利多

明年OPEC对原油需求下调了两次

明年特朗普还要让美国继续增产抢夺市场份额

明年中东战火很难更上一层楼

维持对石油震荡偏弱,没啥机会的观点~~

错误①经济复苏

去年底的乐观判断

还是乐观过头了

尤其低估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

这对双子星对于经济的持续影响

市场前三个季度再次陷入沉寂

核心原因主要就是现金流紧张

导致了政府-企业-家庭三部门之间

循环负反馈

2024年底大规模化债

要初步破解的就是这个难题

但是药效如何,还需要一季度的数据观察

大家要记得关注一季度的PPI、CPI、房地产投资等关键数据

错误②出海

2023年底的时候判断

内需不振的情况下

企业不得不选择出海开拓新市场

但除了一季度炒了一波电气设备的出海故事

到后面几个月市场对出海也兴致寥寥了

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

随时可能向海外中国企业出手

错误③中东资本

对中东王爷和资金要来中国的判断没出问题

但是高估了他们对于市场的影响力

尤其是在内外资持续抛售AH资产的情况下

中东资本自己的几笔投资

目前也陷入了让人困惑的迷茫期

总体来说

大类资产上

2024年的展望比2023年又精准了一些

但错误的根因和去年类似

低估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下行压力

对于经济复苏的过于乐观

足以登上合订本

而这里面最大的扰动因素

我们其实在《二次冲击》的年中视频里

已经开始自我剖析

基本上我们复盘总结的时间

和最高层对于经济看法的改变

非常非常接近

都低估了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经济下行

尤其是消费层面的不断萎缩

通缩陷阱似乎形成了负反馈

对经济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第二章 展望2025:刺激和关税

2024年至暗时刻在三季度已经出现拐点

我们真诚相信经济短期已经触底

包括房地产、包括消费、包括A股

在新的宽松政策之下

不会出现恶化情况

这也是2025年的国内主基调——刺激

但不能轻言反弹的原因

主要还是外部的主基调——关税

我们仍然不知道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利坚

会达到多么疯狂的地步

展望2025年

最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机会

风险①“超级关税”

美国的超级关税

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经济

更是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定时炸弹”

伴随着1月份特朗普即将正式上台

一场新的全球贸易大分裂即将上演

如果特朗普真得像竞选总统时吹得那样疯狂加税60%

如果全球各地为了自保开始封闭自己

必须大家会看到最近中东甚至巴铁

都在莫名加税

分裂的世界必然利空全球各类资产

风险②“妈不觉得你冷”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

官方对于经济的重视重新回归到高位

但是4%赤字率、5%GDP的预期

是不是真的能在3月份落地?

此外,对于外资、民企的态度和转变

能否落到实处

转而压制极右翼的民族主义?

对于异地捕捞、非税收入的异常增长

能否真正控制得住?

当然,最最担忧的是

如果四季度和一季度的数据出现小幅度改善

会不会动摇最顶层的“放水之心?”

转变为“再看看再等一等”的政策态度?

这些,都是2025年可能面前的、潜在的、也有一定概率的风险

风险③美股

是的,万众一心,没人看空一致看多的美股

逻辑也比较简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几乎没有人看空

所有的散户都在高唱“看多国运,定投纳指”

每次群体性的口号往往是一类资产见顶的标志

第二点,估值

美股当前的估值在历史80%以上高分位

静态估值大约在28倍以上

比历史平均贵了约25-30%

第三点,利率曲线

上一次美国长短期国债的曲线纠缠成这样长时间

还得是08年次贷危机前的两年

违反常识的风险可以持续存在

但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让人买单

且行且珍惜

机会①财政刺激

财政刺激的重要性

一粒使用一张图就可以为大家说清楚

“每次当我国开始财政刺激的时候

资本市场大A都会感觉良好”

背后的逻辑也比较简单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既然从三道红线引起房地产调整

并最终影响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对症下药缓解症状

至少从短期看会起到作用

另外悄悄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自从中央政策拐点以来

央行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

QE扩表了快翻倍了

对政府债权才能够1.5万亿到2.6万亿

估计1月份就能突破3万亿!

2025年还会扩多少规模?

没人知道,毕竟这是第一次

一粒使相信,直到CPI、PPI们成功修复

否则央妈不会也不能停下脚步

机会②大力提振消费

今年中国消费在政治上的地位

是前所未有的高姿态

尤其是学习时报在年尾再次强调

大力提振消费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而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从高GDP增速的发展中国家

慢慢向中等GDP增速的消费型国家转型

一方面是短期的消费券刺激、补贴等措施

更重要的是底层根本性的逻辑短板补充

比如社保的充实,如何降低人民群众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让140多万亿的存款能够发挥功效

再比如是分配机制的改革

我们的初始报酬率能不能再提高点

基本达到OECD发达国家的水平?

个税和企业税的负担能不能舒缓一点

比如进一步把起征点提高上去?

我们还有几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甚至没有离开过出生的省市区域

消费的潜力其实大大的有

这些中长期的工作现在研究推进

5年内或许能逐步对冲房地产

命中注定的逐步下滑

机会③新质生产力

研究A股市场最有趣的一点

是金融消费者们始终能学习新知识

新质生产力包罗万象

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

从航空航天到核聚变

从脑机科学到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不缺财政支持

不缺一级市场融资

不缺资本退出渠道

更不缺人民群众的积极热情

虽然2024年初至今

A股场内资金净流出继续超过4万亿

对于整体指数的影响

和投资者们的持仓体验

不可谓不差

但一粒使相信,在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

尤其在“稳楼市稳股市”的政策号召下

大A机会大于风险~

一粒使建议大家2025年重点关注3个指标

CPI和PPI什么时候拐头向上?

M1的数据在变更统计口径后,能不能反应信心?

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速度和规模有多快多大?

这几个指标决定了2025年

就业、收入、投资、存量资产的命运

Money never lies...

第三章 普通人的战争

最后一部分不想列数据和观点了

跟大家聊聊心里话

过去3年的“寒气”

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尤其是“减员降薪”对生活的影响最直接

包括引发的商业零售的萧条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和房地产与人口老龄化不可逆的大趋势

但一粒使只想就一点和大家谈谈

尤其是好像对未来迷茫和失去信心的人儿

如果我们拉出过去10年的趋势看

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真的非常不错

全班200多个同学里考试排第二

除了美元

其他货币对人民币都在不断贬值

日元更是腰斩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10年前如果有人把全副身家

挪到日本去

那么这10年即使什么都没做错

自己的日元资产都跌了一半

所以如果真的有想去外面的小伙伴

有且只有一个选择...

回顾一下最近半年

我们在视频、直播、群聊和互动里

被小伙伴和朋友们问得最多的几个问题

人民币明年贬不贬值,该怎么办?

黄金普通人还能买吗,又怕位置太高?

A股到底能不能好起来,总觉得不靠谱?

楼市真的止跌企稳了吗?该卖还是该买

无数的困惑萦绕在心头

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几乎笼罩在

方方面面的企业和个人身上

说实话,虽然官方不喜欢甚至想要阻止大家讨论“日本化”的命题

但东亚的宿命在某些程度上是相似的

当然,有非常多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的点在于

制造国都依靠欧美为核心的消费国需求

来创造财富,兑换外汇,最后建设社会

一旦制造国的实力强大到逼近消费国

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几乎是不可能调解的

这一点在拜登对我们说的那句

“嘿,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但至少别让我们干起来,好嘛?”

话里蕴含了最顶层精英对于未来的看法和观点

二,相对内敛含蓄低调的东亚文化

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

海洋文明的盎撒群体有“破产”的习惯

通过法院判定后的重组

能够从失败的经历中走出来

一次性出清而不是长时间的还债

相反,日本30年的萧条低沉

很大原因是整整两代人在“去杠杆”

而我们过去3年多的低迷和寒气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痛苦的去杠杆

在这个过去100年几乎都由债务驱动的世界经济里

谁去杠杆谁就痛苦

当然,加杠杆是一种博弈

博弈“后人的智慧”能够解决前人的痛苦和债务

这种迷惑性的相似让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不是也会像日本一样

陷入漫长的、痛苦的还债时期

甚至会长达许多许多年?

但听听我们和日本不同的地方

也许大家的观点还会改变,不必那么消极

不同点1在于,我们的内需足够大

中国拥有14亿人口

即使只算消费力旺盛的人群数量

也远远多过当初的日本

至少比肩欧洲

这就注定了我们在内需市场

始终还是有足够的兜底

只要把对美贸易脱敏到一定程度上

那么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冲突

伤害性就不会有那么强

不同点2在于,我们的独立自主性

日本和德国当初签订广场协议

大背景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战败国

都有美国大兵在驻军

基本上美利坚有什么不舒服

两个国家基本没有反抗能力

但中国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斗志

都明显强过一筹

不说贸易战,即使是最近2年的金融战

我们也依靠稳扎稳打的战术方略

把美国逼得只能一步步吸自己盟友的力量

如果大家仔细看看欧洲的经济

真的快被吸干了...虽然欧洲有几个股指一直在创新高

但欧洲政坛之乱,大家有目共睹

为什么乱?日子不舒服呗,这就是最朴素的道理

不同点3在于,我们的人才真的多

就算是面临全世界最难攻克的精密体系

我们正在靠一己之力

突破整个美国西方形成的技术垄断霸权

不赚钱的半导体靠钱能够烧出来

但美利坚想要重铸制造能力的愿景蓝图

干起来可比我们难不少,主要在进度和效率上

也许1、2、3、4、5届政府持续干

美国才可能把掏空的制造业弄回来

但也不会长久,成本过于高了,以至于补贴不可持续

就算能持续下去,全世界也消费不起...

相反,我们无论是三大件在出口上的表现

还是高科技领域每年一点点进步的低调

比时间比耐力,慌得真的得是盎撒整个体系

说实话,一粒使对于短期反而是比较悲观的

正因为观察到大部分人悲观,形成了一股阻力墙

学术一点说

“通缩的预期会自我实现”

这是最难克服的一点

所以矫枉必须过正

想要驯服通缩这头魔鬼

不拿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气和魄力

反而会陷入漫长的拉锯战

但长期看,一粒使反而比大部分人乐观些

即使日本也花了20多年时间走了出来

甚至大家如果看过我们的课程或者图表

能够发现日本其实最早在2012年“安倍三支箭”的时候

就走出了最差的时刻,逐步好转

只不过大部分人只会在夏至的时候

才发现太阳那么亮,白天那么长

殊不知那已经是一年中最明的日子

所以放宽心态,就算用时间耗下去

总归也能耗出一个结局来

现在的日子,总是比10年前要好一些

更不用提16、7年前那种次贷危机

只不过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

适应降低的增速

寻找额外的动力

减轻焦虑、减少比较、向前看聚焦个体

就像美团创始人王兴当初的一语成谶(读Chen,第一声)的预言

“这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

也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最后总结一下2025年展望里

最表观最直接的观点

一粒使画个简单的框架

方便大家更理解真相

①国内政策,积极财政、宽松货币,10多年未见的超级刺激政策兜底

②国外环境,超级关税、地缘冲突、热战争,摩擦的矛盾越来越重

③实际操作,央行QE、积极入市,楼市放水、拯救主体,嘴上不承认,但身体很城市,吸一口药效还能顶几年,用时间换空间

④地方化债,政府企业家庭铁三角先救一头,逐步托举,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再向企业和家庭放水

⑤企业和家庭需要时间恢复信心,需要看到赚钱效应,需要通胀减轻债务压力,每个月的金融数据会反应这一切。社融、人民币贷款、M1、CPI、PPI,跌多了总会涨的

当市场效率不足够出清

行政手段就需要更加强力

比如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

一波红利吃到了2020-2021年

所以房地产、光伏、造纸等等这些过剩行业

本质上都在为过去疯狂的资本开支和投入买单

抱着一种“我死也要把你拖下水”的玉石俱焚的精神

出清的过程必然非常痛苦

出清的行业员工非常痛苦

出清的影响必然会失控导致信心受损

这是一场普通人最难熬的战争

因为行业可以等可以苟

资本家、老板们可以等可以躲

甚至金融机构都可以等可以拖

唯独老百姓等不起

上有老下有小

左房贷右车贷

绷紧的现金流成为了大部分人的紧箍咒

这是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普通企业、普通家庭的战争

这是A股和港股止跌的1年

2025年

资本市场会迎来“否极泰来”的反转吗?

概率比较大,如果我们相信常识,相信市场规律

那么买点大A的宽基指数放着

是一粒使送给大家最诚心的新年礼物

一粒使依然坚信,常识会回归

估值底部不唱空

放低预期等惊喜

我们拭目以待~~

这里是厉害财经~~

新的一年里,我们诚心祝福你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视频常赞、收益常红

大家的支持是一粒使更新的最大动力哟~

希望这个账号能够运营到大家一起退休的那天

我们2025见~~

来源:厉害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