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抑制性肽IADHFL可能成为未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农业大学罗永康教授团队和人民国肽集团研发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Food & Function》联合发表的《IADHFL抑制Caco-2细胞中DPP-IV活性和表达作用以及协助INS-1细胞
“新型抑制性肽IADHFL可能成为未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农业大学罗永康教授团队和人民国肽集团研发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Food & Function》联合发表的《IADHFL抑制Caco-2细胞中DPP-IV活性和表达作用以及协助INS-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体外评价》论文中,对于世界性难题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出了一条新型路径,进一步拓展了肽对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方向。
作为全球食品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Food & Function》(中文:食品与功能)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SCI影响因子为3.247,主要发表关于食品研究和健康功能方面的优秀原始研究论文、综述、以及新理论科技研究论文。此次中国农业大学罗永康教授团队和人民国肽集团研发团队在该期刊上发表《IADHFL抑制Caco-2细胞中DPP-IV活性和表达作用以及协助INS-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体外评价》,不仅代表着中国食品营养界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贡献,更为攻克糖尿病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一条可循路径。
众所周知,糖尿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有日益年轻的趋势。其中,糖尿病又分为1型和2型两种不同发病类型,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目前,世界上针对糖尿病的研究领域中,主要集中在如何抑制DPP-IV的活性,这是治疗T2D的关键所在。DPP-IV是人体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酶,在T2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进餐后,它可以使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促胰岛素多肽(GIP)失活,这些激素可以控制餐后血糖在体内的浓度,因此,减少或抑制DPP-IV活性或许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可行方案。
在此次论文中,科研团队通过建立实验模型,成功从鳙鱼水解产物中鉴定了一种有效的DPP-IV抑制性肽IADHFL。科研人员利用模拟人体胃肠消化方法研究肽的稳定性,在研究体外现象前,使用单层细胞模型评估IADHFL在肠道的渗透性以及其运输机制。在用IADHFL处理后,评估Caco-2细胞中DPP-IV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质并且通过直接和双层处理研究了IADHFL是否参与刺激导致胰腺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列出了参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途径(INS-1)表达水平的潜在基因。最终实验证明:IADHFL可以调节INS-1细胞中胰岛素分泌和T2D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肽与糖尿病的关系,在中国农业大学罗永康教授团队联合人民国肽集团出版的行业专著《生物活性肽功能与制备》第二章“肽与糖尿病”指出,小分子活性肽降血糖与控制糖尿病的机制不同于药物,它能够直接作用于β细胞,刺激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再生、阻止胰岛细胞凋亡,从而动态调节β细胞数量;在血糖水平低时,小分子活性肽不会诱导胰岛素分泌,有利于确保发挥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可以作为糖尿病前期者、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日常补充剂,协助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辅助调节血糖。
目前,在肽与降血糖方面,人民国肽集团科研团队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能力,已经成功申报了《一种具有降血糖和抗氧化功能的牦牛骨肽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信息显示,通过该发明专利制得的牦牛骨肽的小分子肽含量高;水溶性好,易被人体吸收,无不良气味,食用安全;具有很强的DPP-IV抑制活性、降血糖活性,抗氧化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
来源:消费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