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点多面广、机制灵活、放贷便捷的优势,通过深耕支农支小领域、深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赋能质效,以一揽子得力举措,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点多面广、机制灵活、放贷便捷的优势,通过深耕支农支小领域、深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赋能质效,以一揽子得力举措,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耕“农”与“小”,谱写惠企利民新篇章
作为扎根“三农”、服务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该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党建统筹引领作用,紧扣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强化金融要素保障,破解小、散客群融资难题。
“江南小微”下沉服务。以“专营事业部+专业团队”模式建设“江南小微”品牌,利用130人、14支业务团队,由常州向宜兴、苏州、淮安、赣榆辐射,聚焦长尾客户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自2024年3月正式展业以来,已支持客户融资18亿元。“阳光贷”升级迭代。用好“阳光贷”产品,配套拼团降利率优惠,升级迭代53项系统功能,加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至6月末,“阳光贷”余额216.3亿元,较年初增加30.3亿元、增长16.3%。小额贷款突破千亿。1000万元(含)以下小额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推动普惠金融贷款“量增质升”,加力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发展。“融E链”脱核链贷。“融E链”供应链金融向脱核链贷进化,上半年,利用超3500场评议会、近1300场客户活动,进一步打破对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单一依赖,依托交易、数据、物等多维度信用,加力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至6月末,“融E链”供应链金融评定核心企业5358家,准入链属企业近10万家,主动提供授信733.1亿元,贷款余额249.5亿元。
二、凝聚“心”与“力”,激发实体经济新活力
紧跟省市战略目标,将金融“活水”引向重点项目、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主动以稳外贸、促增长为己任,提高信贷资金投放精准直达性,服务江苏常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常州智造”。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深挖辖内优质制造业企业潜力,持续加强合作深度和广度,制造业贷款持续攀升。至6月末,常州本地制造业贷款余额672.1亿元,较年初增加27.2亿元、增长4.2%,占常州同业1/4。壮大民营经济。扎实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助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支持十百千亿大企业培育、“小升规”、“规升亿”等工作。至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965.5亿元,占各类贷款总额的51.6%。绿色金融启新。制定《2025-2027年绿色银行发展规划》,确定2025年“绿色银行”关键指标,借鉴同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先进经验建立绿色金融知识库,深化应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新能源之都”常州绿色低碳发展。至6月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48.7亿元,较年初增加90.8亿元、增长35.2%,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39.6亿元。创建“江南科贷”。发布“江南科贷”科技金融品牌,为科创类企业提供全周期、生态化服务,上半年,积极对接常州地区30余家活跃股权投资机构,落地“创投融”、“孵化贷”、有限合伙份额质押融资等特色业务。至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33.2亿元,较年初增加25亿元、增长8.1%,在常州同业中占比超1/4。护航企业“出海”。推出“跨境通”品牌,携手马来西亚联昌银行等境外金融机构,聚焦制造业等重点产业企业主动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常州市同业率先推出跨境人民币汇出汇款、进口信用证开证手续费享5折优惠等“九大举措”,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关税冲击。至6月末,外币贷款余额34.8亿元,较年初增加13.1亿元、增长61%,强化对外贸新业态、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
三、自主“创”与“变”,释放金融科技新动能
在奔涌的数字化浪潮中,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将科技赋能刻进发展基因,坚持“以新突围”,推动运营“数字化”,提升数字经营能力;渠道“信息化”,提升客户体验感;服务“场景化”,提升金融供给水平。
运营“数字化”。深化科技赋能,上半年自主研发比率(37.1%)增幅(4.3个百分点)超2024年全年,持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营销、运营、风控领域的应用,上线超400个识客寻客标签,打造理财、直播等35个AI助手,数字柜员替代率35%,推出风险监测大盘,荣膺“十佳科技赋能领军银行”称号,服务客户更加便捷、高效。探索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模式,建立“总行班子成员-总行部室-分支行”的三级任务传导体系,按月线上化跟踪、专题会议点评,按季调整目标任务,战略传导更顺畅,市场化应对更灵活。推进营销平台建设,应用AI技术智能处理音频视频,打造客户标签,构建营销地图,成功下发“十百千”、农业龙头、“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9.6万户,走访对接3.5万户。渠道“信息化”。建设“政银联播”直播子品牌,协同16个部委办局走进乡土深处赋能乡村振兴。上半年,开展直播近130场,观看突破150万人次。科学应用企微工具,搭载云顾问7*24小时服务,全天候在线让客户需求响应“零等待”,上半年云顾问服务客户500户/人/天,较年初增长233%。依托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优化运营“智研江南”微信公众号,聚焦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研究,推出《“胡”说产业》《“李”解财经》等专业性强短视频21期、直播12场,触达近7万人次,赋能创新发展,打造“产学研”共享平台,获评2024年度常州市博士后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场景化”。围绕“衣食住行用”,智慧系项目多点开花。“智慧食堂”进驻全市70%各级政府。目前,“智慧食堂”共合作单位4217家,服务用户38.6万人。同时,实现金坛、武进两区和溧阳市及常州市多级机关食堂互通试运营,服务公务用餐改革。“智慧医疗”先诊疗后付费移动平台注册185万人,上半年,为用户提供结算超4亿元。“江南智企”财资通服务企业5300余家,提供资金、票据管理便利,上半年,交易量超9900亿元,同比增长37%。深化建设“江南好生活”本地化“美团”“支付宝”,发挥平台撮合功能,向金坛区政府、常州市总工会输出线上商城建设能力,上半年,促成订单交易25.4万笔,同比增长159.2%。推出“温情社区”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团购点、健康检测中心、生活服务中心、老年大学,上半年,举办便民活动600余场、服务12万人次。(史玥)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