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一场关于“信号无死角”的太空竞赛已经悄然开启,四大运营商正将战火从地面燃向太空。
随着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一场关于“信号无死角”的太空竞赛已经悄然开启,四大运营商正将战火从地面燃向太空。
《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规模将超千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将规模应用。这份文件明确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
其实,卫星通信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新概念,但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专业领域和特定场景。如今,它正快速向大众领域普及延伸。工信部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以优化业务准入为切口,全面系统部署了丰富应用场景、培育技术产业、优化资源供给等工作。
意见提出,不仅要加强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等传统领域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扩大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到2030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移动电信联通均已布局卫星互联网业务,广电也将加入这场太空争夺战。
中国移动在2024年年初成功发射“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其中,“中国移动01星”是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星核’验证星”则是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
中国电信则依托我国自主建设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于2023年9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并于2024年推出“汽车直连卫星”服务。今年5月,中国电信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正式“出海”,并与老挝通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联通也不甘示弱,近期成功发射“联通星系”四颗低轨卫星,其中第四星为国内首颗具备3GPP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在山东,中国联通还成立了数智星通(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深入布局卫星产业链。
中国广电正推动卫星广播等新场景落地,构建“电视+5G+宽带+语音+X”的全业务体系。同时,基于5G-A推动5G NR广播与卫星的协同,广电已经联合欧洲卫星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等,推动卫星接入作为5G-A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广播服务需求,未来采用5G NR广播技术可以扩展到卫星覆盖,既解决了卫星传输视频内容的限制,还能同时向多个UE分发内容。
2030年目标倒逼下,运营商的竞争或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代际跃迁,6G将成为卫星通信的“爆发点”。中国移动的“星核”验证星、中国联通的6G架构预研,以及中国电信的星地协同技术,均指向6G时代“天地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生态协同作战,卫星通信的高投入特性决定了“单打独斗”不可持续。例如,中国电信与老挝ETL的合作、中国联通与时空道宇的联盟,均需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未来,谁能整合卫星制造、终端设备、应用开发等资源,谁将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场景定义市场,从个人消费(如手机直连)到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物流追踪),再到政府应急通信,不同场景的技术需求和盈利模式差异巨大。运营商需精准定位细分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
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的目标已经确立。四大运营商的“太空之战”已然打响,你觉得谁将“主宰”这片新蓝海呢?
来源:通信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