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LBE大空间、AI智能眼镜等产品火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再度被广泛关注,以行业为介、以市场为媒,2025“元梦山海”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将于今年再度绚烂启程!
随着LBE大空间、AI智能眼镜等产品火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再度被广泛关注,以行业为介、以市场为媒,2025“元梦山海”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将于今年再度绚烂启程!
推介会作为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XR及数字内容领域的创新力量,面向举办地及周边地区的优质企业、团队和投资机构,全面介绍赛事亮点、赛道设置及政策支持。
活动将包括赛事介绍、企业项目分享、路演交流、闭门对接等环节,为项目方与资本、渠道、应用场景之间搭建精准高效的合作平台。
依托崂山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基础与优质配套资源,大赛获奖及优质项目将获得定制化落地支持,包括众创空间入驻、产业化服务、市场对接与投融资牵引等,全链条助力技术与创意加速落地转化。
元宇宙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秘书长刘畅代表主办方等向参与的领导、企业、创作者们表示了欢迎。刘畅介绍了元宇宙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基本情况。他表示,联盟成立已有三年,已吸纳超过200家行业单位,主要围绕数字内容、沉浸式体验和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元宇宙数字内容产业联盟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协助企业更需要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抓住新的机遇。他回顾了联盟与青岛崂山区的合作历程,指出崂山在虚拟现实产业方面投入真金白银,且成果显著。特别是去年首次举办的“圆梦山海”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共吸引200多家企业参赛,12家企业获奖,其中9家实现落地并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
刘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崂山区政府的务实态度和力度。今年的大赛将延续四个赛道布局,聚焦文旅、教育、工业和消费应用,最终总决赛将在10月底至11月初与世界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同期举办。他表示,希望更多企业能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并在青岛崂山这个产业高地实现落地与成长
青岛高科园管委虚拟现实产业促进部部长孙明重点介绍了青岛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布局。
孙明部长在发言中系统阐述了青岛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他指出,崂山区自2016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战略构想以来,始终把虚拟现实作为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突破口,持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投入,逐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效应。
目前崂山虚拟现实产业园已集聚歌尔、PICO、大朋VR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涵盖从整机制造到光学模组、核心器件、内容制作的全产业链条。园区高端产品的出货量占据全国80%以上,产业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依托这一基础,崂山区在产业发展、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全国虚拟现实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崂山样本”。
在政策方面,孙明指出,崂山区先后出台涵盖房租补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要素保障等在内的“十二条”产业支持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目前,新的支持政策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力争在公平竞争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框架下,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的政策竞争力。与此同时,崂山区已设立三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涵盖创业投资、产业引导、社会化资本等不同层次,为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各阶段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孙明还重点介绍了“世界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及“圆梦山海”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的筹办情况。他强调,大赛已成为全国规格最高、政策力度最大、产业化成效最突出的赛事之一,去年吸引了200余家企业参赛,12家脱颖而出,其中9家实现落地并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大赛将继续在文旅、教育、工业、消费四个赛道全面展开,总决赛将于10月底至11月初在崂山举行,与大会同期同地举办,打造产业、资本、人才、应用多方汇聚的盛会。
他最后表示,崂山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把崂山建设成为全国虚拟现实产业高地和全球创新资源汇聚的重要平台。他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和行业同仁到崂山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同开创虚拟现实产业的美好未来。
博拉网络导演初铮分享了自己团队在XR影视内容创作上的实践。他表示,虚拟现实内容不仅要注重技术实现,更要通过叙事和艺术手法提升观众沉浸感。博拉网络在影视和数字文旅方向上不断探索,尝试将传统电影的导演经验与VR沉浸式叙事结合。他特别强调,XR影片要避免成为“炫技”的展示,而应成为能打动人、富有故事张力的作品,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获得情感共鸣。
据了解,博拉网络作为VR大空间领域“科普研学类”头部内容出品公司,目前已落地6部作品,分别是以宇宙为主题的《遥远的邻居》、《美丽星球》,以海洋为主题的《海洋奇幻之旅》,中国航天唯一授权定制开发的航天科普主题《祖国疆域 深空》,以昆虫为主题的《蚂蚁的世界》,以猫咪为主题的《喵喵咪呀》等。
汉捷科技创始人赵阳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汉捷科技在XR硬件与交互技术上的研发路径。他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虚拟现实核心技术研发,尤其聚焦于空间定位与交互设备两个关键环节。
针对当前大空间VR在多人协作中容易出现延迟、定位不稳的痛点,汉捷科技研发了自有的光学与混合定位系统,能够在百平方米以上的场地实现厘米级精度的追踪,并可支持十余人同时进入同一虚拟环境,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动作与位置精准还原。
在交互方面,汉捷科技推出了适配大空间的动作捕捉与手势识别模块,可兼容主流头显设备,并通过软件算法减少眩晕感与误差。赵阳特别提到,团队坚持模块化设计,既能满足大型文旅项目对高并发的需求,也能为教育培训和展馆应用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汉捷科技已经与部分教育机构和文旅园区展开合作试点,如虚拟实验课堂和沉浸式主题体验,探索XR在教学和文化传播中的实际应用。
亲客传媒创始人徐智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亲客传媒在虚拟现实与品牌传播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亲客传媒的核心定位是以内容创作为驱动,借助VR/AR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新的品牌营销和传播解决方案。
亲客传媒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品牌活动与展览展示。例如在大型展会中,通过搭建沉浸式互动展厅,让参观者能够进入到品牌设定的虚拟空间中,与产品或故事进行直接互动,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在城市推广和文旅营销方面,团队也探索过利用AR导览和虚拟叙事,帮助城市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文化、历史和景观资源。
徐智强调,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与硬件的逐渐普及,沉浸式营销正从“尝鲜”走向常态化。他举例,亲客传媒近期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出的虚拟展厅和互动体验装置,已在吸引用户参与、延长停留时间和促进口碑传播上取得积极效果。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客户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名将文化副总经理郑爽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名将文化在数字文旅和沉浸式展演领域的探索。她认为,文旅是虚拟现实最契合的应用场景之一,因为沉浸式叙事与互动方式能够让游客不仅仅是“参观”,而是深入“体验”,从而真正感知文化与历史的内涵。
根据郑爽介绍,名将文化正在将XR技术与传统演艺形式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演出产品。例如,在舞台剧中引入虚拟场景和实时特效,让观众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在展览和演艺项目中,利用空间计算与多媒体交互技术,将传统文化故事和历史题材转化为可互动的沉浸式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观众不再是单纯的观看者,而是可以在表演中参与和选择,获得个性化体验。
郑爽特别强调,名将文化的目标是推动数字文旅从“看风景”向“进故事”转变,即让游客不只是看到表象,而是进入文化叙事的内部,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她举例说,公司近期正在筹划的沉浸式展演项目,已经实现了舞台剧表演、影视化叙事和XR互动的结合,并通过多地文旅场馆的落地合作,逐渐形成标准化的内容和运营模式。
九度宇宙合伙人贾梅在发言中介绍了九度宇宙在元宇宙空间构建与虚拟社交方向上的最新探索。
九度宇宙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沉浸式平台的研发,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的虚拟世界,让用户能够在其中建立联系、进行内容消费并创造价值。与一般停留在概念层面的“元宇宙”不同,九度宇宙更强调实际落地,努力让虚拟空间真正服务于教育、娱乐和社交等具体场景。
贾梅介绍,目前九度宇宙已经完成了多款虚拟空间的搭建与测试。在教育方向,公司开发了面向高校的虚拟课堂和实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空间中完成协作式学习;在娱乐方向,团队推出了以虚拟演唱会和多人互动剧本杀为代表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形象参与其中,体验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互动模式;在社交方向,公司重点打造虚拟社区和虚拟社交厅,用户能够在虚拟身份下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并通过虚拟道具和数字资产进行消费与交易。
她表示,九度宇宙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探索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努力让虚拟世界不只是“看上去很炫”的概念,而是能够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创造长期价值的平台。
格创视界创始人扈宁在发言中介绍了格创视界在VR/AR视觉技术与沉浸式内容方向的研发实践。格创视界自创立以来就以视觉技术为核心,重点突破光学显示、虚拟拍摄与空间交互等环节,力求在XR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经过多年积累,格创视界已经建立起从硬件底层到内容制作的完整研发链条,能够为合作方提供从光学模组到沉浸式体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他分享道,在光学显示方面,公司持续研发高分辨率、轻量化的显示模组,提升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清晰度与舒适度;在虚拟拍摄环节,格创视界打造了虚拟摄影棚和实时渲染系统,能够大幅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并提升场景构建效率;在空间交互领域,公司开发了多种体感与动作捕捉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的实时互动,适配教育培训、展览展示及文旅演艺等不同场景。
酷锐科技研发主管张娜介绍了酷锐科技在智慧康养方向的布局。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虚拟仿真与数字化开发,2022年推出全媒体品牌“爱德”,聚焦智慧康养产业,重点服务于养老教育和产教融合。
她展示了公司开发的养老专业VR教学模块,涵盖照护技能、康复训练、老年疾病认知等课程内容,已经在多所高校投入使用。通过沉浸式养老社区展厅,学生可以提前感受未来就业场景,增强学习代入感。此外,公司还开发了AR人体内脏教学APP和针对认知障碍康复的虚拟仿真应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疾病与照护方法。
张娜提到,爱德智慧康养目前已在全国多所高校和社区落地应用,并取得550万元以上的订单签约。未来,公司将继续推动养老教育与智慧康养产业的结合,为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森灵空间副总李珊珊带来了森灵空间的重点项目《火星登陆计划·起源》。她介绍,这部作品是国内第三部获得“龙标”的XR沉浸式互动电影,以火星探险为主题,拥有40分钟标准版和25分钟精简版,适合在商场、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景落地运行。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坚持科学与叙事结合。影片前半部分严格参考火星的公开科研数据,包括太阳能阵列板和火星基地生态仓的设定;后半部分则进行创意延展,加入海洋、冰川和文明消亡的设想,形成富有思考性的叙事线。观众通过自然手势交互参与剧情,沉浸感显著提升。
她表示,森灵空间团队来自影视行业背景,注重叙事结构与画面表现的平衡。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数字文旅领域,在科幻与文化相结合的主题下,推动XR影视在国内外落地,打造兼具观赏性和科学价值的作品。
ASTATION联合创始人杨代中重点介绍了ASTATION的“大空间XR巡游”模式。他指出,传统VR因封闭叙事和单点体验常引发眩晕感,而ASTATION通过把虚拟内容与真实街区结合,创造了边游览边体验的全新业态。
在北京798艺术区,公司以《山海经》为主题打造巡游线路,游客佩戴设备后可在现实街区中进入虚拟世界,获得双重体验。
他分享,公司已经与多个知名IP签约,包括《仙剑奇侠传》《非人哉》等,将这些内容融入大空间巡游体验中,让用户在虚拟与实景交错的空间里完成沉浸式互动。与此同时,ASTATION开发了自有的售票系统和场景布局方案,为B端和G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杨代中强调,这种模式不仅具备文旅和娱乐的商业潜力,也能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避免“生搬硬套”的同质化体验。目前,ASTATION已在全国多地拓展门店,并计划将巡游式XR体验打造为可规模化复制的长期运营项目。
通感科技技术总监石磊介绍了通感科技在文物与古建数字化上的探索。依托北京建筑大学的科研背景,公司长期从事古建筑扫描、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曾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及多处古建复原。
他展示了郭沫若故居的数字化场景复原案例,介绍团队如何通过精细建模和虚幻引擎光影渲染,还原不同时段的环境氛围。他还提到,在央视直播中,公司承担了三星堆祭祀场景的数字复原工作,结合考古手绘图与3D扫描,重现了古代祭祀场景,获得广泛关注。
石磊表示,通感科技不仅为科研和文化保护提供数字工具,也在探索教育和文旅应用。通过数字化成果展示,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走进历史场景,既保护了珍贵遗产,又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
中物联讯项目负责人白鹏飞在发言中介绍了中物联讯在智慧物流和虚拟仿真教育领域的成果。
中物联讯以物联网、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面向职业院校提供智慧物流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搭建和产业学院合作,已经在全国近百所院校落地,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仓储和供应链运维技能。
他分享了公司开发的多套教学与实训系统。例如VR实景教学系统让学生在佩戴头显的情况下沉浸体验仓储运作流程,MR多人协同平台则支持在虚拟仓库中进行协同作业与实操训练。此外,公司还打造了智慧物流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真实仓库环境的模拟,包括货架摆放、机器人调度和仓储效率测算。
白鹏飞表示,中物联讯已经与多家院校合作建立产业学院,并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等机构共建专业标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将智慧物流教育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教育产品出海的可能性。
妙音数科运营主管王光同介绍了妙音数科最新推出的《一念幻世X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公司深耕动漫与国学二十余年,此次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结合,首次尝试以国学元素和AI语音对话驱动无剧本互动。
项目以人类与AI对抗为背景,观众通过手势交互进入九大场景,体验多支线剧情。每个观众的选择都会影响故事走向,从而形成不同的结局。该项目已在河北邯郸和石家庄落地,并计划与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合作,推动规模化运营。
他表示,《一念幻世》目标受众包括年轻消费者、亲子家庭和研学团队,希望借助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其中。
天卓视创项目负责人祁晓序在发言中介绍了天卓视创在大空间LBE领域的探索,重点展示了与中科院合作推出的“初探深海”展览。该展览以远古海洋生命演化为主题,结合VR、三维重建和数字复原,在北京凤凰中心落地运营,周末单日客流量达到600人。
她进一步介绍了公司最新研发的XR内容《古海记》,以海洋生物演化史为主线,观众通过手势交互推动物种进化,体验如同游戏般的沉浸感。作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融入艺术表达,形成既具教育价值又具观赏性的数字展览。
祁晓序表示,天卓视创正在探索“超时空XR博物馆”的新模式,以科学内容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历史与自然场景,让观众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未来,公司将继续推动文旅与教育的融合,为行业带来更多可落地的XR科普产品。
在推介会的最后,与会嘉宾与青岛崂山区的领导和产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围绕虚拟现实产业政策、园区资源、项目落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依托崂山区在虚拟现实领域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2025“元梦山海”中国虚拟现实创新大赛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北京站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后续还将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多个核心城市开展系列路演推介活动,并在赛后举办高规格的行业论坛等丰富的行业交流活动,携手更多资本、渠道和场景资源,共同发掘产业新机遇。
来源:8787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