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红色讲坛”带来融合课堂,东城区“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队首次亮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6:20 1

摘要:青砖灰瓦承文脉,理论声声入街巷。8月27日上午,“胡同里的红色讲坛”2025年第五场活动在东四胡同博物馆内举办。本场活动以“理韵艺声·交响中轴”为主题,新成立的东城区“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队首次亮相,为辖区60余名党员、社区工作者与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有理

青砖灰瓦承文脉,理论声声入街巷。8月27日上午,“胡同里的红色讲坛”2025年第五场活动在东四胡同博物馆内举办。本场活动以“理韵艺声·交响中轴”为主题,新成立的东城区“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队首次亮相,为辖区60余名党员、社区工作者与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有理又有趣儿的融合课堂,让大家在听、赏、走、看间,触摸文化根脉,感悟使命担当。

理韵艺声:中轴故事“声”入人心

“北京中轴线不只是刻在史书里的‘历史线’,更是牵着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东城区委党校教师杨寒胭以《从申遗成功到永续传承: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开篇,生动阐述中轴线申遗的文化价值和永续传承的时代意义,原本抽象的“文化使命”,在她的讲述里有了具体的温度。

当理论的余韵还在流转,北京琴书的清脆琴音便落满厅堂。国家一级演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树才带领团队,带来原创新作《永乐大钟的传说》,琴板轻敲,弦音流转,地道的京腔京韵裹着中轴的神秘传说缓缓铺展,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打着节拍,仿佛触摸到了那段遥远的记忆。

“修胡同不是‘复原古董’,是要让老房子装下现代人的生活。”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喆,以《我在北京修胡同》为题,将规划师的“账本” 摊给大家看:哪条胡同保留了百年前的门墩,哪户人家的院子加了保温层却没改老格局,哪处墙角的小花坛是居民一起设计的…… 一个个带着烟火气的细节,生动诠释了 “古都保护与现代生活如何相得益彰”。“原来规划不只是画图纸,还装着咱们老百姓的日子!” 一位社区居民轻声感慨,这句话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胡同漫步:理论宣传“走”出课堂

宣讲环节后,在东四街道青年干部的引导下,大家沿着东四四条胡同漫步前行,从东四胡同博物馆的展陈实物,到街巷里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门楣、砖雕影壁,理论课堂搬到了文物面前,每一处都成了“活教材”。

当抽象的文化价值变成青砖上的纹路、门墩上的雕刻,当传承使命变成居民家门口的便利与烟火气,这场胡同里的宣讲才算真正走进了人心。正如一位老党员所说:“在博物馆听理论、赏非遗,再到胡同里走一走,这些理论一下子就懂了!”

品牌深化:红色文脉“传”续古都

作为东城区理论宣讲的“金字招牌”,“胡同里的红色讲坛”始终秉持“让理论有温度、让文化可触摸”的理念,持续推动宣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实践。品牌深耕中轴线文化底蕴与胡同院落的历史记忆,将党的理论宣讲融入鲜活的地域文脉,通过“理论宣讲+实地探访+互动体验”的多元形式,打破传统宣讲的时空限制,实现“听、看、悟、行”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兼具思想深度、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理论传播新路径。

文字:区委宣传部 东四街道

图片:张维民

来源:北京东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