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最大的超高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同创普润的车间里,一场关乎“纯度”的攻坚战早已打响。这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命脉——溅射靶材,它的上游超高纯金属原材料曾长期被国外垄断。纯度,直接决定着芯片的性能与寿命。为了攀上“纯度巅峰”,这家龙江企业毅然选择自力更生,在微观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新材料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黑龙江推动产业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积淀深厚的产业根基以及实力雄厚的科技研发体系,黑龙江成为全国较早布局并深耕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省份之一。《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新材料锻造新未来》,今天来看龙江“芯”力量,如何托举中国“芯”梦想。
展开剩余64%在全球最大的超高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同创普润的车间里,一场关乎“纯度”的攻坚战早已打响。这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命脉——溅射靶材,它的上游超高纯金属原材料曾长期被国外垄断。纯度,直接决定着芯片的性能与寿命。为了攀上“纯度巅峰”,这家龙江企业毅然选择自力更生,在微观世界里打响杂质“驱逐战”。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凭借自主研发的精准提纯技术,同创普润一举将超高纯金属材料纯度提升至7个“9”级别。这不仅彻底粉碎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更昂首打入全球顶级芯片巨头的核心供应链,成为支撑国产高端芯片制造坚不可摧的“基石”。
当同创普润在基础材料的“纯度高地”筑基固本时,另一家龙江企业——哈尔滨科友半导体,正朝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材料的“尺寸极限”发起冲锋 。碳化硅衬底虽薄如蝉翼,却是驱动新能源汽车疾驰、5G通信畅通无阻、智能电网稳定高效、航空航天翱翔九霄的“关键血液”。从6英寸、8英寸到12英寸,尺寸递增的背后,是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攀升的挑战。曾几何时,这类核心技术被欧美日企业紧紧“攥在手中”。
打破封锁的背后,是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晶体厚度稳定超20毫米,综合良率突破70%,每一个数字的跃升,都在夯实中国半导体自主发展的底气。
这份“龙江力量”锻造的“芯”动能,同样在边陲小城穆棱加速迸发。在北一半导体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昼夜不息的背后,藏着一段七年逆袭的传奇:从6人团队、700万资金的小微企业,到产值增长六十多倍、填补黑龙江半导体模块空白,再到跻身全国IGBT模块五强的国产替代标杆,北一用速度诠释了“龙江科创”的爆发力。2020年,因流动资金受限生死存亡之际,当地开发区干部以个人信用为担保,为企业争取到专项贷款。
政企同心的托举,让“北一”得以在绝境中重生。如今,总投资20亿元的晶圆工厂项目年底将试生产,东北地区首家功率半导体产业园即将崛起。
扎根龙江、专攻主业,北一的成长是龙江培育新材料企业的生动注脚。如此闪耀的“芯”光,也在龙江大地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蔓延。在大庆溢泰,超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砷化镓衬底材料成功问世,一举击破我国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汇芯半导体,全球首条智能功率模块AI示范封测线投产……从基础材料的“卡脖子”突围,到芯片制造的产能跃升,再到智能封测的全球领跑,一束束“芯”光在龙江产业链关键节点次第点亮、汇聚成势,更在“中国芯”的宏大版图上,深深镌刻下不可替代的龙江印记。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