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解决暑期子女“看护难”“托管难”问题,宿州市针对“一小”拓展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开设暑期志愿服务托管班,推出一批丰富多样的暑期托管项目,720余名志愿者化身“临时老师”“安全卫士”,累计服务孩童3000余人,用近60天时间完成了一份“一小”志愿服务夏日答卷
为切实解决暑期子女“看护难”“托管难”问题,宿州市针对“一小”拓展志愿服务内容,通过开设暑期志愿服务托管班,推出一批丰富多样的暑期托管项目,720余名志愿者化身“临时老师”“安全卫士”,累计服务孩童3000余人,用近60天时间完成了一份“一小”志愿服务夏日答卷。
从“单向”到“联动”:织密托管关爱网络
暑期托管班的顺利运转,离不开一张“政府搭台、社会协同、志愿接力”的协作网。宿州市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公益学校、少年宫、图书馆等阵地资源,推出暑期公益托管服务,通过多元课程织就关爱网络,让孩子的假期安全与成长需求得到双重保障。
灵璧县坚持“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原则,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同步开设公益托管班。通过开设“行知学堂”“七彩假期·红领巾学堂”“爱心学堂·护苗小书桌”“青力学堂”等,确保不同区域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灵璧县大庙镇团委依托镇青年之家活动室举办暑期多彩课堂。
从“看护”到“成长”:打造需求“定制化菜单”
针对不同群体的成长需求,志愿服务队伍精心设计“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让托管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砀山县“红领巾学院”暑期托管班在做好基础看护的同时,结合职工家庭需求与儿童成长特点,设计了三类特色活动:通过“红领巾小课堂”讲述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片、组织“我心中的英雄”分享会,让红色教育更贴近生活;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公安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安全小卫士”系列活动;组织孩子进单位开展“小小职业体验日”活动,通过扮演医生、消防员等角色,接受任务挑战培养责任感。
从“托付”到“奔赴”:实现成长双重期待
在埇桥区青志协开展的“七彩志愿行,阳光伴成长”七彩阳光公益学堂里,“埇路同行”团队正通过《心灵树洞:埇桥少年的情绪气象》课程,指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情绪天气”,将心事悄悄藏进“树洞”,青年志愿者耐心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喜怒哀乐,保持阳光心态;安徽师范大学“E路共同”团队在《会吐泡泡的科学怪兽》课上,通过氧化氢实验制造出奇妙“泡泡风暴”,用童趣语言揭开化学奥秘。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让志愿服务的奔赴变得更有力量。
《心灵树洞:埇桥少年的情绪气象》课程,指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情绪天气”。
暑期托管志愿服务不仅解决了“孩子没人管”的现实难题,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被爱”与“爱人”的种子——有孩子在作文里写道:“长大后,我也要当志愿者,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帮助别人。”
傍晚的暑期托管班,门口排起了接孩子的长队,志愿者牵着孩子的手交给家长,孩子们抱着刚完成的手工作品,高兴地和家长分享一天的快乐。夕阳为这一幕镀上金边——这个夏天的守护终会结束,但爱与温暖的传递从未止步。(王婷竹 文/图)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