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曝光的日本外务省文件显示,自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阅兵以来,日本外务省累计投入560亿日元(约27亿元人民币)用于"海外战略信息传播",其中2025年预算达62.2亿日元。
最新曝光的日本外务省文件显示,自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抗战胜利阅兵以来,日本外务省累计投入560亿日元(约27亿元人民币)用于"海外战略信息传播",其中2025年预算达62.2亿日元。
而这笔"海外战略信息传播"专项预算都带着明确任务启动,那就是通过学术资助、教材修改、舆论引导三大渠道,在全球范围内重构二战历史叙事。
简单来说就是用于培养"亲日"人士、修改海外教科书中的"慰安妇"记载、南京大屠杀等等关于二战历史的叙事。
而日本的这些做法也暴露其逃避历史责任的本质。不少专家也因此警示国际社会需警惕日本扭曲历史认知的系统性操作。
据媒体发布的消息,自2015年4月以来,日本外务省预算文件突然新增"战略性国际传播"类别,时间点恰逢中国筹备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文件白纸黑字写明要"修正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认识",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对比同期数据更显讽刺:这笔560亿日元的"洗白经费",是日本战后80年对"慰安妇"总补偿金额的6倍,且至今拒绝使用"赔偿"字眼。
另外,在日本财务省2024年发布的预算案中将这种双标推向极致:"历史认知矫正"项目豪掷58亿日元,而"战后处理"预算仅3.2亿日元。
这种"重公关轻责任"的分配模式,暴露出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真实态度,当局不是反省罪行,而是要通过战略性系统性操作来抹去二战历史留下的记忆。
最后,据媒体发布的消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9年间向187国432个项目注资,其中63%涉及二战史观重构。2023年曝光的资助条款显示,学者必须回避"侵略"等词汇才能获得经费。
越南初中历史课本在日本使馆资助下,将"日本占领"改写为"特殊合作阶段";而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接受日方资助后,其二战报告中"殖民统治积极作用"的篇幅诡异增长300%。
另外,日本在舆论操控这方面则呈现精确的区域策略:北美、欧洲、东南亚3:4:3的预算分配,直接导致首尔大学统计的"慰安妇"研究论文数量下降27%。
这种系统性操作已形成产业链——资助学者制造"学术成果",推动教材修订,最终影响公众认知。
铁证如山的历史真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中,日本军方自己记录的屠杀指令、外国记者现场照片、幸存者证言形成完整证据链。
而日本试图删除的教科书内容,恰恰与其战时文件自相矛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2025年单年历史公关预算62.2亿日元,足够向现存所有"慰安妇"受害者支付人均8600万日元赔偿,但实际人均补偿不足300万日元。
哈佛大学《历史记忆的政治经济学》报告指出,全球43所顶尖高校的东亚史研究已受日方资助实质影响。这种学术渗透的后果正在显现: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偏差,可能在未来演变为更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历史战",首先需要推动更多原始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中国已成功申报《南京大屠杀档案》《"慰安妇"档案》,这种国际认证能有效抵御篡改。
其次,国际学术界应建立不受日方资助影响的独立研究基金。最后,普通公众可通过交叉验证信息源、关注学者资助背景等方式识破话术陷阱。
东京审判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警示言犹在耳:"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560亿日元或许能暂时模糊某些视线,但南京城墙上的弹痕、"慰安妇"老人眼里的泪水、档案馆里泛黄的罪证,终将戳穿所有精心编织的谎言。
当玉渊谭天曝光2026年日本相关预算还将增长时,我们更该记住:捍卫历史真相,就是守护未来和平的基石。
来源: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