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星出道,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枷锁,父亲的名利场,自己的困局。
编辑:B
2岁进少林,6岁拍戏。
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释小龙却成了娱乐圈最小的顶流。
童星出道,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枷锁,父亲的名利场,自己的困局。
37岁,释小龙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银幕小神童,没人再等他回归。
一路走来,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释小龙,原名陈小龙,河南武术世家出身,家里祖辈都是练家子。
父亲陈同山,少林寺“十八金刚”之一。
打下了小半个武林的名头,家里有钱有势。
2岁那年还没学会写字,释小龙就被送进少林寺,拜在释永信门下。
练拳打砖,冬天跪地扎马步,哭没用,喊疼不管用。
父亲盯着,说孩子要吃苦,才有出息。
6岁那年,台湾生导演朱延平来选角,第一眼就挑中了释小龙。
小和尚造型,耍起拳来虎虎生风。
电影里和林志颖、郝劭文搭戏,银幕上一张娃娃脸,动作干脆利落,观众一看就记住了。
几部片子下来,《笑林小子》《新乌龙院》《少年包青天》《少年黄飞鸿》,一部比一部红。
功夫童星的名号传遍两岸三地,片酬水涨船高,家里资产也是翻着倍涨。
可光鲜背后,没人知道他的童年是什么样。
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释小龙在片场吊威亚。
学业根本顾不上,父亲一句“黄金拍戏期不能错过”,学校成了奢望。
吊威亚第一次吓哭,父亲不让停,怕耽误进度。
每一步都在父亲的掌控下,拍戏、练武、走红毯,生活就像一台没停过的机器。
片场的掌声、奖杯、名气,换来的却是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童星的光环都是短暂的,可释小龙的光芒,似乎从一开始就带着父亲的影子。
离不开家庭的操控,越红父亲越得意。
越是成功,父亲对他的掌控就越加强。
那些年释小龙是全家最有名的“招牌”,也是最没有选择权的孩子。
可这样的生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
父亲的野心,远远没到头。
释小龙走红后,父亲陈同山看的不只是演艺圈那点票房。
儿子的名气,才是真正的金矿。
自1993年起,陈同山以释小龙为核心。
注册了“小龙武校”“小龙禅茶”还有各种带“小龙”字样的公司。
武术培训、餐饮、酒店、影视、文创,什么赚钱搞什么。
释小龙成了这些产业的活招牌,外人只看到他风光无限,背后其实早成了父亲的提款机。
片酬、商演费、广告代言、演出收入,全部进了父亲口袋。
释小龙成年前,几乎没钱自己花,买衣服都要报账。
父亲一句“替你保管”,释小龙就只能点头。
生意越做越大,小龙商业街拔地而起,家产水涨船高,陈同山成了亿万富豪。
可这些财富,和释小龙的自由、选择成了对等交换。
父亲对释小龙的演艺事业管控越来越严。
挑剧本、选角色,名导、主角才接,其他全推掉。
释小龙戏路被死死压住,没法尝试新东西,错过了不少转型机会。
学业也被耽误,父亲嫌上学浪费时间,拍戏才是正经事。
有人说,释小龙有钱有名,凭什么不快乐。
可仔细看,他从头到尾都是父亲棋盘上的棋子。
所有决定都和自己无关,想要的生活,永远在父亲的计划之外。
可父亲操控一切的模式,终究会有崩塌的一天。
15岁时,释小龙终于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
父亲忙着生意,随口答应了他,放他一个人飞去了美国。
纽约曼哈顿艺术高中,陌生的城市、新的生活,他才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滋味。
不用每天吊威亚,不用练功到深夜,可以像个普通少年一样滑板、听音乐、上课。
那些年失去的青春,似乎慢慢补回来。
他没丢下武术,专心学了影视制作,想着回国能有新突破。
可娱乐圈变化太快,几年留学,国内动作片风格全变了。
甄子丹、吴京这些新的动作明星冒头,释小龙的路子变窄。
形象也变了,长高长壮,童年的灵气不见了,片约也少了。
一些老观众再回头,已经没了当初的熟悉感。
2008年回国,释小龙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在后面。
能接的戏都是配角,片酬缩水到巅峰的十分之一。
努力接演《叶问2》、尝试各种角色,效果都平平。
娱乐圈新人辈出,没人再记得童星释小龙。
更大的风暴接连袭来。
2019年,父亲名下的武校出事,7岁女童意外身亡。
媒体一窝蜂涌来,焦点却落在释小龙身上。
虽然法人是父亲,释小龙只是挂名,却成了众矢之的。
社交账号留言铺天盖地,形象一落千丈。
2025年7月,释小龙师父释永信被查,涉及资金和私德问题。
释小龙再次被连累,众多品牌终止合作。
投资方撤资,他自导自演的《武道》项目直接停摆。
一步步走到谷底,释小龙成为“背锅侠”,事业几乎归零。
谁能想到,离开父亲的掌控后,他的处境却更加艰难。
童年失去的东西,成年后也没能找回来。
但事业低谷的释小龙并没有放弃。
他开了抖音号“释小龙武术课堂”。
用最熟悉的功夫做内容,280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5000万播放。
来源:十号探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