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农村要收费了,两笔费用要上交”的消息在部分农民朋友中传播,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经核实,这并非突然新增的农村收费项目,而是指农村居民需要依法缴纳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两项费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值得每一位农村居民了解和重
农村两笔费用解读:并非新增负担,而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投入
近日,一则“农村要收费了,两笔费用要上交”的消息在部分农民朋友中传播,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经核实,这并非突然新增的农村收费项目,而是指农村居民需要依法缴纳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两项费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值得每一位农村居民了解和重视。
第一笔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而来)是农民看病就医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80元,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40元。
这项费用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以河北省某村村民张大叔家为例:张大叔一家五口,2023年需缴纳医保费1900元。去年,张大叔因冠心病住院治疗,总医疗费用达8万元。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实际负担降至2.4万元,报销比例达70%。如果没有参保,全部医疗费用都需自行承担,对家庭将是沉重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对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各地政府实行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切实减轻其缴费负担。
第二笔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解决农民养老后顾之忧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要引导城乡居民选择更高档次缴费,实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这项缴费采取定额方式,一般设有每年2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多个档次。以山东省李大姐家为例:李大姐每年选择缴纳2000元养老保险,政府相应补贴100元。连续缴费15年后,到达待遇领取年龄时,她每月可领取约500元的养老金,加上基础养老金部分,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对农村老年人而言,这笔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远比完全依赖子女赡养或单纯依靠土地收入更为可靠。
需要明确的是,这两项费用具有法定性、互助性和福利性:它们是国家依法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乱收费;采用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社会互助共济原则;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和养老权益。
从更深层次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医疗保障使农民敢看病、看好病,完善的养老保障使农民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这两项制度的持续运行,需要农民履行缴费义务,共同筑牢社会保障网。
广大农民朋友应及时关注本地医保、社保部门发布的官方缴费通知,通过指定线上渠道或村级代办点按时足额缴费,避免因逾期缴费影响待遇享受。同时要提高警惕,甄别各类借“收费”之名行诈骗之实的不法行为,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总而言之,所谓的“两笔费用”并非额外增加农民负担,而是关系每位农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靠山